见自我,见他人,见天地——葡萄树学者学生成长中心举办的教育讲座发人深省,深受好评

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访问学者来到北卡,其中大部分是带着孩子来的。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美国学校的教育环境,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学业规划成为访问学者们非常关心的话题。为此,葡萄树学者学生成长中心的创始人和和老师邀请了Teresa老师和方琦老师在教堂山图书馆举办了一场公益讲座。

Teresa老师是土木工程博士,研究员,有20多年国家级科研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经验。曾经是北卡州立大学的访问学者,当时孩子8年级,后来考上了全美排名第一的普渡大学飞行专业,如今即将毕业,已经拿到了航空公司的工作offer。Teresa老师也是橡树教育的创始人,她潜心研究美国教育,帮助多名学生获得了美国顶级名校的录取。

讲座中,Teresa老师首先介绍了她辅导过的几个孩子,都是在7年级、8年级或9年级这个阶段来到美国,有的就读公立学校,有的就读私立学校,分别考上了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等美国顶尖高校。

那什么时候带孩子来美国读书最好呢?如果有条件,孩子来得越早,适应得越快越好,基本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能克服语言障碍。同时英语在国内的时候准备得越充分,适应得也越快。如果没有条件,那最晚也要考虑8年级过来,8年级在美国是初中最后一年,过渡一年适应美国教学方式之后升入高中9年级,就能有完整的4年高中成绩,有助于将来大学的申请。

访问学者带孩子来美国读书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宽松的环境,更广阔的舞台,更好的发展。那么,美国大学寻找的是什么样的学生呢?Teresa老师总结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

Teresa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让大家看到了美国人眼中的牛孩是什么样的。

首先这个孩子高中学习成绩很好,学了18门AP课程。他8年级的时候想出去旅行,父母说要他自己攒钱,于是他成立了一个景观公司,为周围邻居修草坪、铺mulch,剪枝。高中4年里公司逐渐发展起来,雇了几个工人,实现了财务独立。他还承包了自己所在学校的景观绿化,同时组织了100名学生志愿者一起为校园服务。高中毕业后,他申请到了杜克大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由此,Teresa老师总结了美国大学申请所需要的材料和考察内容。包含高中4年的GPA,班级排名,课程难度,标化成绩,这些反映的是学术能力。另外还有课外活动,获奖,文书,推荐信和面试,这些反映的是软实力,招生官希望通过这些部分来认识申请者是什么样的人,品格特长,综合素质如何,因此要能展示出孩子的个性,持续的热情和兴趣所在。

Teresa老师特别强调了文书的重要,因为“文如其人”,越是好学校,越重视文书,文书的量越大,难度越高。除了通常650字的主文书,还有很多考察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小文书。Teresa老师列举了普林斯顿大学、杜克大学、UNC、 NCSU和 UC系统大学的文书题目,总结了15个词。

Academic, Interest/Passion, Experience, Identity/Personality, Community, Hardship/Obstacle, Service/Civic Engagement, Diversity, Background, Talent/Skill, Environmental, Leadership, Creative Side, Difficult Dialogue, Happiness。

这些主题,即使是成年人,不深入思考,也是无法回答的,如果孩子不从9年级就开始思考和准备,到要申请大学的时候是回答不出来的,感受到的就只有无奈、无助和焦虑。

所谓申请季,实际上是从11年级结束后的暑假开始到次年1-4月份结束。虽然仅半年时间,但最后孩子能去到哪里,申请到哪所学校,是由孩子的成长轨迹决定的。可以说,高中9-11年级是发现自我、完善自我,11-12年级是认识自我,展现自我。

每个孩子的特点、个性不一样,所以申请一定要量身打造,主要遵循的原则,包括:学习永远是最重要的,不可本末倒置,一味追求活动、爱好;切忌多点开花,在精不在多,在心不在新;勤记录多总结,使用文字记录或拍视频都可以。

最后,Teresa老师还分别给家长和孩子提出了建议。父母千万不要认为申请大学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还不成熟,需要成年人给予指导和帮助。只有孩子和家长定出了合理的目标,作为升学顾问,才有能力和信心带着孩子去冲,去达到自己能力的天花板。

方琦老师是中国大陆认证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Youth Mental Health First Aid(青少年精神健康急救)培训师,《华e生活》心理专栏作者,在北卡当地长期举办公益讲座和心理辅导沙龙,深受欢迎和喜爱。

方琦老师原是大学里的历史老师,从90年代开始学心理学,参加了中科院心理学院的函授课程。2002年开始在学院做知心姐姐,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20多年来,方琦老师帮助了很多人,同时也发现,学习心理学帮助最大的是自己。

方琦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从专业的角度和妈妈的角度深入分享了孩子和家长如何更好地沟通,访问学者如何更好地从情感上帮助孩子度过适应期。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

方琦老师曾经辅导过一个新移民的孩子,刚见面的时候,这个孩子说的话让方琦老师非常吃惊,她说:“我怕你,因为你说中国话。”进一步深聊,孩子说出了原因,“因为说英文的人从来不骂我,只有说中国话的人骂我。” 孩子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家长通常的回应都是指责和说教,“你可以……,你可以……”。说的都对,但是不走心。所以我们要思考:我是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还是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

遇到人际沟通的困难,我们通常是忍,到实在忍不住了,就会爆发。孩子表现出来的通常是沉默(忍),胡闹(爆发)。如果成人还处在这样的模式下,那就是巨婴,会从忍走向残忍。因此,我们在关系里,要做到不忍,也不残忍。不忍是爱自己,不残忍,是爱别人,所以我们要通过沟通来解决关系中遇到的问题。

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

方琦老师通过一个现场打招呼的互动活动,告诉大家人比事重要,要关心身边的人。当孩子在学校碰到被欺负的事,父母首先要关心孩子的感受,要与孩子共情。第一句话先关心孩子,然后再谈事。和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要问自己,给孩子的心理营养够不够,家长也要常常问自己,自己的心理营养够不够。

如何帮助孩子在新环境中顺利过渡呢?方琦老师特别强调了连接的重要。来到美国,要努力提高英语,与当地孩子连接,与邻居连接。有时是家长语言不好,缺乏与当地人,与邻居的连接,却要push孩子尽快适应,就会产生很多矛盾。家长的情绪要平稳,才能和孩子有好的连接,才能接得住孩子的情绪。

另外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价值感,能够爱和被爱。用孩子喜欢的方式爱他,同时提高孩子对爱的感受力。家长的每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以给到孩子心理营养,也可能摧毁孩子。

有的妈妈是拿剪刀的妈妈,会把孩子“咔咔咔”剪成自己心目中“完美”的样子。而有的妈妈是拿显微镜的妈妈,用显微镜仔细观察孩子究竟是怎样一颗树,让孩子长成他想要的样子。

“沟通三句话”套餐

在讲座中,方琦老师特别教授了与人沟通的“沟通三句话”套餐,让所有听众都深感受益无穷。

第一句:欣赏/赞美/道歉,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当与人相遇时,表达欣赏和赞美;当与人发生冲突时,先表达歉意。第二句:抱怨,实际上是说出自己的感受,共情别人,也希望自己能被共情。第三句:说出期待,这样对于关系的调整才能有建设性。

方琦老师鼓励大家在生活中去实际运用,只要学会了这样的沟通三句话,是不会吵架的,我们面对冲突矛盾时,不需要忍,也不会残忍。

我们一生的功课,就是见自我,见他人,见天地。自负的人只见自我不见他人,自卑的人只见他人不见自我,而一个自信的人既寻找自我,又能照顾到他人。

特别通报:

方琦老师每周一上午在教堂山老年中心,每周六下午在教堂山中文学校开设了两个心理成长班,欢迎大家参加。

在最后的提问和回答时间,在场听众纷纷表达了感激之情,方琦老师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心态、眼界的重要,学习了如何与人相处。Teresa老师的分享对于如何规划孩子的学业,如何为申请大学做准备也非常有实用价值,都期待将来两位老师能有更多分享。

方琦老师补充说,情绪要当下处理,关系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经营,不仅是为别人,也是为我们自己。

Teresa老师也补充道,大学申请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孩子们能够尝试认识自己,认识别人,认识世界,正好印证了方琦老师所说的见自我,见他人,见天地。两位老师的讲座真是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讲座结束的时候已是中国北京时间凌晨1:30,仍有国内的家长在线聆听,现场的听众也仍然簇拥着两位老师继续交流,久久不愿离去。

讲座预告

访问学者的孩子在美国学校会遭遇霸凌吗?葡萄树学者学生成长中心邀请在北卡公立学校工作的阿紫老师为您解答。

美国中小学的学生和教师概况;家长如何进行家校沟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融入学校班级。

讲座时间:

2024年4月6日上午10:30(美国东部时间)

2024年4月6日晚上10:30(中国北京时间)

讲座地点:

教堂山公共图书馆一楼会议室C

100 Library Drive, Chapel Hill, NC 27514

本讲座也可以线上参与:

Zoom ID: 406 519 2004

Passcode: 123456

葡萄树学生学者学生成长中心:致力于服务访问学者和国际学生,建立互帮互助的访学生活圈,并与当地社区、机构和企业建立联系。倡导终身学习,拓展职业前景。中心将不定期举办讲座和交流活动,开办英语沙龙和心理沙龙,提供访学咨询和访学规划。中心的宗旨是“彼此连接,共谋发展”。

创始人:和和老师,川大中文系本科,清华传播学硕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访问学者。深耕教育领域,致力于用自己多年的访学经历和当地生活经验,帮助和服务周边高校的访问学者和国际学生。

Leave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