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安:《音樂人生》

本書最早的初稿,是完成於一九七零年的中期,部分曾經在報章上發表過。當時筆者不過才二十來歲;所提及的歌曲,又全是西方社會在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產物。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國界,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思想,孕育出來完全異於現代的作品。 

在那個時代,沒有電腦,也沒有維基百科,就連英文歌詞,也不太容易找到。今天完全不同了,不必再找唱片或者錄音帶,而隨時可以在網上,欣賞到絕大多數的歌曲,包括這本書裡全部所提及的。而且在現時的網上,多的是各種分析音樂的文章,不像從前的年頭。然而,物以稀為貴,如今資源是如此的豐富,一切反而卻會貶值了。 

人們大概從沒聽過書上所提的歌曲,而只是看了這些文章而已,那麼在樂理和軼事之外,其它的文字內容,是否會在讀者的內心深處,還能產生一些感應或共鳴嗎?

前 言

音樂人生

一個俗不可耐的標題。

我並不怕這幾個字眼,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即使用了最俗的詞句,也在所不惜。

人們也許認為音樂,根本就不是一種能夠反映人生的東西。但是從音樂當中,我不但聽到了很多,而且能看到和感受到的,卻是更多。

音樂對於人們而言,難道僅止於娛樂?這只是功用之一而已。它的潛入生活,左右思想,卻又是不易察覺,不易感受,甚或不願承認的事實。而藝術家執著於藝術的態度,在他人的眼中,都是無法苟同,甚至可笑的;當然,他們的收穫,也不是旁人所能得到的。但是這種受益,應當是一種能夠廣為眾人分享的普及物,當它成為藝術家的專利品時,就是一種令人惋惜的現象。

不知是自己選擇了音樂,還是它主動找上門來。但是,比起音樂家,我個人的抱負是不足一提;比之藝術家,自己則可能連「匠」的資格都不夠。那麼,我所能夠感受的種種,為何無法讓所有人都能有呢?

無論在任何方面,我從不甘心去只做一個闡釋者,因為最好的路子是創造。但我自知在創造方面毫無才華,也就只好能維持目前的狀況了。

貧窮和無知,是所有敗壞落後的根源,它們的本身是無罪的,有罪的是經由他們,而間接所產生的問題。當然,我不去奢望自己,能為音樂上的財富與智慧,去添加些任何東西。

在這本書中,我只是不斷地去為音樂製造問題,也不斷地去自圓其説,把它們和人生扯在一起。但只要能夠使人進一步去思考音樂時,那就已經足夠了。

一、門裏門外

或許,我很後悔的一件事,是自己對音樂入了門,而且入得太深。

擧凡藝術,特別是音樂,不像其它學問,必須登堂入室,方可窺其宗室之美;反而是站在門外,純粹以欣賞的角度,更能領略它的美感。

自從進入這個門檻以後,我對音樂的知識,與我所能領略到的美感,竟然是朝著相反方向,去背道而馳。我進門越深,我的感受就越遲鈍。音樂所能賦予人類的,就是些美感加上情感。而個人的感受力,雖是種極為敏銳的東西,但也會經由長久的衝激,而導致成麻木不仁,正是「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這許多年來,當初音樂在我身上,所能產生的一種神秘而不可思議的力量,都已化為烏有;當初許多能引發情感的音樂,現在對我而言却顯得平俗了。這些轉變,我只歸咎於自己對音樂突破的太快,却再也抓不回以前在門外時,所能㥻受到的一些東西。

但這也並非意味着,我將會永遠失去音樂對自己的美感,而是我必須比旁人付出加倍的力量,才能克服這種身陷其中的困境。當然,我也相信自己可能是少數例子之一,因為實在我對音樂,是進入得太深太快。從抽象方面而言,我已完全掌握了音樂的本質,而當你能抓住了某人的特性,或者説是看透她時,你的那種感覺,就像現在我對音樂的感覺。

我的正式入門,是從熱門歌曲開始,然後是較深一層的通俗音樂,之後是百老匯的歌劇,又進入孤寂的民歌當中,最後停在純樸的鄉村歌曲上面。而在每個階段裡面,我則偶爾去接近一些古典音樂。這些順序,並非我有意去給自己套上去的,而是到了某個時期,前一階段的音樂,已經不能滿足我的需求,而導致自己去做進一步的挖掘。當然,這和年齡的增長,和自身所處的地域環境,也有些關係。

在樂器的學習方面,由於我最近初接觸的是熱門音樂,於是就開始摸摸吉他和鍵盤這些樂器。那時就學習而言,已不很年輕,但我並不認為早幾年學習,情形會更好。因為樂器表現的是音樂,而音樂這種藝術,感情的宣洩成分,有時可能勝於技巧的表現。於是心智成熟的人,學習起來更見收效,否則徒為表現的工具而已,只有骨幹,而不見血肉。

逐漸的,我在其中發現到「一 以貫之」的道理。蓋任何種類的音樂,不論以任何樂器去表現,都不過是一種外在的偽裝,而其背後,却滿含着一脈相承的道理。當然這個道理,不可能在學習口琴,笛子,喇叭,甚至小提琴身上發現。因為在這裡,牽涉到了音樂中一個重要的東西,那就是 「和弦」。在舊作「長春曲集」中,我曾一再強調,切莫小看了這種身為伴奏的和弦,却有主宰音樂的舉足軽重地位。而能具備這個條件的樂器,大概也只有吉他、鋼琴和風琴等幾種。但即使會了這些樂器,也不見得馬上就能摸索到這層道理。

從這些或許看似簡單的樂器身上,使我了解到整個音樂的共通性。音樂的和弦原理都是一樣,只是各褈類型的音樂,經由不同的樂器,藉着不同的表現方式,而展現出各種不同的效果。表現的方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住其基本原理的精神。

這就好像我現在可以使用吉他,摸出任何交嚮樂曲中一小節,所應使用的伴奏和弦,而也許演奏者,却還並不知道這層道理。自然,吉他並不能拿去演奏正統的交響樂曲,但它可以用來伴奏其它的音樂。就好比作畫的方法有許多種,只要能掌握住藝術的精神,以某種方法表現出來卽可,而並不需要每種方法都會。反之,卽使一個同時會國畫、水彩畫和油畫的人,也並不能就此被稱為藝術家。

門裏門外,一扇之隔,差之幾許,却失之多矣。

 作者简介 

王宇安,江蘇吳縣人,美國伊利諾大學畢業,加州建築師,曾任職公私機構。退休後從事寫作,並致力於作曲。熱衷藝術、文學與音樂,曾在台灣担任西洋歌曲合唱團鍵盤手,以及夜總會駐唱歌手。早年著有「長青曲集」一書,並任台灣新生報「樂府」週刊之專欄作家多年。

《音樂人生》在巴诺书店上架发行 

Image result for barnes and noble

音樂人生在英国的BookDepository上架,全球免邮费

《音樂人生》也随着亚马逊在全球发行

美国南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通过自己的网站(http://www.dwpcbooks.com),美国最大连锁书店巴诺书店(Barnes& Noble),以及亚马逊(Amazon)等网上和实体书店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美国国会及各大地方图书馆均有收藏,美国南方出版社成功地把很多作者推向了更大更纷繁的世界舞台。

公司联系邮箱:info@dixiewpublishing.com

Leave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