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思
我本以为谈人生是件稀松平常的事,可事实正相反。
可能是疫情待在家里时间长的缘故,也或许是我年龄的原因,这两年开始无边无际地想人生。我是一个非常爱钻牛角尖的人,像人生这样的“无底洞”话题对我来说极具吸引力。
渐渐地,谈人生仿佛变成了我的新爱好。在晚上,我常常会盯着黑漆漆的屋顶想那些没有答案的问题;到了白天,我就喜欢和妈妈一起坐在沙发上,盯着外面轻轻摇晃的树,和她一起说一说在夜里冒出来的新想法。妈妈开始好像很乐意听我说,一直耐心地和我一起交流。
人生是一个很广的话题,可以从各种角度想。我先来刨析一下自己的“终极三问题”──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往哪去?
我是谁呢?我是一个中美混血儿。上小学时,经常有同学们问我:“你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我就会果断地回答:“我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美国人!”大多时候同学们完全不能理解这个概念,他们盯着我的脸,仔细想一阵儿以后答:“懂了!你是中国人!”
在学校经常要填写很多表格。填种族的时候,经常没有“混合种族”的选择,所以我会被迫填“其他”,仿佛把自己和外星人归进同一类。
我从哪来呢?我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出生长大,我的姥姥姥爷住在北京,爷爷奶奶住在美国的缅因州。不夸张的说,我对中国和美国的文化都非常熟悉。对中文的掌握也不比英文差。从情感上来讲,我既热爱生我养我的土地,又热爱我在中国的亲人和那片带给我无限快乐的中国大地。在我不算长的人生中,很多快乐美好的记忆都和夏日的中国各地有关。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正在一家北京的餐厅吃饭,一位邻桌的阿姨突兀地问道:“小姑娘,你是哪的人呀?”我的脑子飞速地转了几秒钟,然后才慢慢吞吞地说:美国人。
我要往哪去呢?现在的我面临着很多选择:以后要上什么大学?要学什么专业?要找什么样的工作?要在哪个国家生活?我很快就不得不作出这些决定了,虽然现在还没一点头绪。独立,虽是每个青少年都盼望的,但这也让我感到既兴奋又害怕。
谈了这么多,最重要的人生意义都还没有开始谈呢。
和妈妈谈了两年的人生,终于她也有些招架不住了。于是,妈妈递给我一篇王朔的文章《爱谈人生,是一种病》。看到这个题目时,我马上害羞地用手遮住了脸。原来我有病?
看完这篇文章,我感同身受。想象一下,如果我和朋友正在聊得起劲,也许是学校趣闻,也许是好玩的游戏,这时我话锋一转,“来,咱们聊聊人生的意义吧。” 同学们一定觉得我特二。
王朔在文中提到,他想在幼儿园小朋友中找到一位骨骼清奇、耳聪目明的,这一定是谈人生的最佳人选。正巧,我有两个在中国的双胞胎表弟,他们不仅骨骼清奇,而且脑门又大又圆,还比我小十岁。就这么定了,去找他们谈!现在只需要等回中国的机会了。
2023年8月
陈思的获奖感言:
早晨,当我收到来自大赛组委会的邮件,得知自己被邀请写一篇获奖感言时,心里充满了惊喜。感谢组委会对我的信任和对我文章的欣赏。
《谁想和我谈人生》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我在疫情时上网课的那一年半的时间。由于闲暇时间太多,我想了很多关于自身的一些问题。看到比赛通知时,离截稿日期只差半个月了,我就想借此机会把这些思路整理整理表达出来。
写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我对自己人生的看法并不清晰,它们像是脑子里游来游去的一条条鱼,想抓也抓不住。在至少改了二十次这篇文章之后,才大概感觉把想表达的内容说清楚了。
我一直对中文写作很感兴趣,从我九岁赢得了《侨报》中文比赛的一等奖开始,一直坚持每天写作。写作使我更喜欢观察生活,在生活的小事中得到启发并找到灵感。
举行这样的比赛,无疑对我和别的孩子是一种激励。希望比赛能一直办下去,让更多孩子感受到写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