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高峰1.5万锐减至不足900人,留学中国的美国学生处境如何?

5月25日,上海纽约大学毕业典礼上,学生们列队行进。(视觉中国集团/盖蒂图片社)

《华盛顿邮报》报道,苏珊·圣丹尼斯喜欢将自己视为“自由外交官”。

在双边关系空前紧张的时期,在华美国学生不足900人,中国同学不断请她解释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决定,而美国朋友和家人则请她翻译中国政治的复杂性。

“我随时待命,必须时刻准备好回答问题,”圣丹尼斯说道,他正在北京清华大学攻读中国政治研究生学位。“压力很大——这可不是一次轻松的谈话。当(一个中国人)问你一个问题时,它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美国的整体看法。”

这种“自由外交”曾经屡见不鲜。2011年,赴华留学的美国学生人数达到顶峰,接近1.5万人。疫情期间,签证限制和层层封锁措施导致外国人难以入境,人数骤降至211人。

美国前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表示,自中国重新开放以来,这一数字缓慢回升至2024年的880人左右

如今,在痛苦的贸易战和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学生签证的打击下,学生和美中问题专家担心,教育交流的减少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紧张,并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专业知识的时候削弱这些专业知识。

“美国和中国可能是两个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大国,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各个层面了解中国,并让美国人来这里,”在中国一所大学任教并参与过多个针对在华美国人的教育项目的戴维·莫泽 (David Moser) 说。

“培养新一代‘中国通’至关重要,他们了解中国,并愿意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奉献给中国,”莫泽说。“这些人非常宝贵,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危机时刻。”

美国人到中国留学有几种流行的途径,包括短期留学项目、研究生学位或就读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联合院校。

但疫情和地缘政治摩擦的双重打击正在削弱美国人对中国留学的兴趣,并减少可供选择的留学途径。

来到中国,美国人仍然需要适应许多文化差异,这些差异既包括琐碎的事情(例如辛辣食物和不同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如微信),也包括严肃的事情。

清华大学另一名研究生艾弗里·普雷维特 (Avery Prewitt) 表示,她的论文探讨了二战期间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对中国犯下的暴行,她的导师建议她修改论文内容,而她在日常生活中也刻意进行自我审查,以免“惹上麻烦”。

来自科罗拉多州的普雷维特在被邀请代表自己的国家参加会议时感到很沮丧——随着紧张局势加剧,这项任务变得越来越难。“当我告诉别人我来自美国时,他们不像两年前那样兴奋,”她用中文“美国”这个词说道,“这会立刻让大家停止谈话。”

来自科罗拉多州、即将从北京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艾弗里·普雷维特表示,她常常觉得自己必须为特朗普政府的行为“解释、辩护,甚至道歉”。(苏珊·圣丹尼斯)

她说,她经常醒来看到微信群里的消息,中国和国际的同学们都会发布有关美国的新闻并标记她。

“我觉得我需要为那些远远超出我控制范围的事情解释、辩护,甚至道歉,”她说。“他们找你是因为你是他们(与美国)的联系​​,但考虑到我们人手这么少,这感觉就太多了。”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南京大学江苏联合研究中心的研究生亚历山德拉·亚拉舍维奇表示,她对当今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关系有着切身的理解。

她说:“美中之间有很多对话正在进行。作为一名在中国的美国人,我也身处这场对话之中,但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它,我认为这非常有益。”

一些学生在中国毕业后希望留下来。一位刚从纽约大学上海分校毕业的美国学生表示,在中国的美国人数量虽少,但也有其一线希望。由于谈论中国敏感的地缘政治问题,这位学生要求匿名。

“我意识到,作为这里为数不多的美国年轻人之一,我的机会几乎是无限的,”他说道,并补充说他现在正在成立一家咨询公司,帮助美国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

但许多学生表示,毕业后留在中国的门槛仍然过高,不像前几代美国学生那样,在中国从事商业、学术或新闻工作。学生们表示,这些障碍包括不透明的签证程序、更加压抑的政治环境,以及就业市场紧张。

对于一些希望回国为美国政府工作的学生来说,在中国的经历甚至可能成为一种阻碍。

普雷伊特说,她最初想毕业后利用自己对中国的专业知识在国务院从事中美关系方面的工作,但她被告知,对于在中国有长期经验的申请人来说,许多政府职位所需的安全审查程序现在要困难得多。

来自哈佛大学的墨菲表示,他经常听到在中国生活的学生对安全审查的担忧,“我认为,美国政府仅仅因为有人在中国有生活经历就将他们排除在政府部门之外,这似乎是目光短浅的。”

Leave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