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F-35B战机弹射逃生的41秒,改变一位美军飞行员的人生

VMFAT-501的F-35B(美国海军陆战队照片由一等兵伊莱亚斯·e·皮门特尔III拍摄)

记者:托尼·巴特尔梅 2025年3月30日

1. 生死抉择

2023年9月下旬的一个周日下午,北查尔斯顿上空阴云密布。海军陆战队上校查尔斯·”崔”·德尔·皮佐(Charles “Tre” Del Pizzo)正驾驶着美军最先进的隐形战斗机——价值1.36亿美元的F-35B”闪电II”准备降落。这架战机配备超级计算机系统,能像直升机一样悬停。德尔·皮佐刚结束在大西洋上空的高速战术训练(时速超800公里,承受7倍重力),此刻他需依靠仪表穿过暴雨和强湍流。

下午1时32分05秒,异变突生:他的定制头盔显示器(价值40万美元)突然闪烁,随即爆出密集警报——飞控系统、航电、冷却、导航、GPS、通信全部失灵。15秒内,头盔屏幕彻底黑屏,音频中断。

军用飞行员遵循”OODA循环”(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快速反应。德尔·皮佐在750英尺(约230米)高度尝试复飞程序,但头盔再次宕机。30秒后,他感觉机头上仰,引擎声消失,战机似在坠落。41秒——他做出决断:”飞机会撞进树林,而我会跟着完蛋。”他右手握住弹射手柄,左手护腕,猛然一拉。


2. “永远忠诚”的代价

对战斗机飞行员而言,每个抉择都关乎生死。他们像职业运动员般反复训练,将关键程序刻入本能。这套体系曾保护德尔·皮佐——他在AV-8B”鹞式”攻击机等12种军机上累计飞行超2800小时,其中759小时为实战任务,获国防高级服役勋章、青铜星章等19项航空勋章。

然而,这次弹射后,他信赖的体系背叛了他。事发一年多后,海军陆战队突然解除了他的指挥权。他的故事首次披露了事故真相,也引发更深层质疑:军方此举会否让飞行员在故障面前犹豫?当战机愈发依赖技术,失败的责任该由谁承担?


3. 天生飞行者

德尔·皮佐的飞行梦始于童年。在华盛顿特区附近的新家,他翻开老照片:2岁的他戴着父亲(越战海军飞行员)的大头盔,在A-4″天鹰”座舱里咧嘴笑;另一张照片中,他裹着父亲的军装,勋章几乎淹没他的小身子。

“我父亲修车技术一流,但我只继承了飞行基因。”他笑道。父亲退役后成为东方航空飞行员,德尔·皮佐在亚特兰大长大,17岁参加帕里斯岛新兵训练,后进入奥本大学。为更快驾驶喷气机,他选择海军陆战队,2003年随”鹞式”战机投入伊拉克自由行动。

一次任务中,他的1,000磅(约454公斤)炸弹卡死,但他冷静完成使命;另一次,战机在2.5万英尺(约7,600米)高空起火,他靠空管引导安全着陆。战友评价他”总能领先战机一步”。


4. F-35B:荣耀与隐患

2022年,德尔·皮佐被选为VMX-1测试评估中队指挥官,负责验证F-35B的实战程序。这款战机是美军史上最昂贵武器计划(总预算2万亿美元),其B型能垂直起降,电子系统可协同其他战机作战。但复杂系统也暗藏风险——局部故障可能如病毒般扩散。

2023年4月,他在博福特海军航空站首次驾驶F-35B。”这是我飞过最震撼的机器,”他说,”像与计算机意识融合。”然而五个月后,正是这套系统将他推向绝境。

VMFAT-502 的一架 F-35B 正在盘旋,清晰地展示了该战机在极短跑道上起飞和降落的能力。(图片来源:Kai Martin)

5. 坠落时刻

弹射瞬间,爆炸索击碎座舱盖,金属碎片扎进他的脖子。18倍重力的火箭座椅将他推入云霄,头盔在气流中撕裂。”我听见引擎的轰鸣,以为失控的战机会砸中我。”他回忆道。

穿出云层后,他操纵降落伞避开电线,坠入一户人家后院。屋主惊恐地打开门,只见浑身湿透的飞行员站在雨中:”我需要打911。”

救护车上,他不断追问战机下落,却得知”没有坠毁报告”——原来战机在他弹射后自动转为平飞模式。直到医院检查时,他才确认自己背部骨折,而最恐惧的噩梦并未发生:”我以为飞机会砸中民宅……那会让我崩溃。”

2023 年 8 月 21 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少校扎卡里·伊巴拉 (Zachary Ybarra),F-35B 闪电 II 飞行员,海军陆战队战斗机攻击训练中队 (VMFAT) 501,海军陆战队飞机大队 (MAG) 31,第二海军陆战队飞机联队 (MAW),在南卡罗来纳州博福特海军陆战队航空站的航展演示练习中起飞。 (美国海军陆战队照片,由下士凯尔·巴斯金拍摄)

6. 谜团

在军用航空术语中,导致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被称为”事故征候”(mishap)而非”事故”(accident)。德尔·皮佐的事件因涉及F-35的隐形技术机密以及战机弹射后的离奇表现,使得调查尤为敏感。

当德尔·皮佐弹射时,他预想战机会在下方坠毁。但事实上,这架F-35B以5度仰角爬升至9,300英尺(约2,800米)高空,随后右转盘旋下降,以至少560公里/小时的速度继续飞行11分21秒,最终在威廉斯堡县擦过树梢,以1,020公里/小时的时速坠入印第安敦社区附近的沼泽。军方事后公布的重度涂黑文件显示,调查人员确认战机出现”电气故障”,导致无线电、战术导航系统、着陆引导系统和定位应答器全部失灵——而隐形设计本就使追踪变得更加困难。

事故现场迟迟未被发现,社交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当空军发言人公开求助时,网友戏谑地在电线杆上P出”寻机启事”:”见过这架飞机吗?”——价值上亿的尖端战机竟会失踪?

医院里的德尔·皮佐从驱车赶来的战友口中得知:”你不是热搜主角,那架飞机才是。”妻子杰西卡没收了他的手机:”我不想让他看到那些恶搞图。”更令他意外的是,海军陆战队司令埃里克·史密斯上将竟要求与他通话——这违背了调查独立性的常规。最终一名高级军官劝阻了史密斯,但此事已暗示事态的复杂性。

事发24小时后,南卡罗来纳州民用航空巡逻队通过雷达信号锁定 Hemingway 附近区域。当地居民反映曾听到巨响并看见闪光,军方最终在 Boggy Swamp 发现残骸。但核心疑问仍未解开:为何战机能继续飞行?是技术故障还是飞行员误判?

2023年9月25日,驻扎在南卡罗来纳州博福特海军陆战队航空站的海军陆战队员在威廉斯堡县F-35B事故现场附近的田野里搜寻飞机残骸。(图片来源:美国海军)

带着背部骨折的伤,德尔·皮佐夫妇离开查尔斯顿。机场候机时,杰西卡记得两人相视苦笑:”刚经历弹射逃生,现在又要坐飞机,真够讽刺的。”

7. 调查漩涡

针对这起事件的三项独立调查相继展开:

  • 海军航空事故调查委员会:由F-35飞行员、工程师组成,目标是通过保密报告提出改进方案。
  • 飞行表现评估委员会:聚焦飞行员操作,报告同样不公开。
  • 海军陆战队指挥调查:由高级军官主导,判定是否存在过失,结果可公开。

前两项调查结论一致(据《邮信报》通过信息公开法获取的文件及知情人士透露):战机在恶劣天气中遭遇严重电气故障,关键系统瘫痪,备用显示器部分可用但需低头查看。在能见度为零的情况下,飞行员极易产生空间定向障碍(spatial disorientation)。F-35B飞行手册明确规定:”低于6,000英尺(约1,800米)高度失控时应立即弹射。”报告认为,绝大多数经验丰富的F-35飞行员在此情境下都会做出同样选择。

飞行表现评估委员会特别强调:”德尔·皮佐上校是职业生涯表现卓越的海军航空兵,无证据表明其过度自信或鲁莽行事……委员会一致认定他在2023年9月17日的判断合理。”

然而第三份报告却给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尽管承认德尔·皮佐未违反程序,但认定他”误判失控状态,弹射时战机仍可操控”,并直接将1.36亿美元损失归咎于”飞行员失误”。

2024年4月,伤愈复飞的德尔·皮佐重返博福特基地。当他再次驾驶F-35B时,解开了另一个谜团——弹射前听到的并非引擎熄火声,而是悬停模式下的升力风扇减速。这一发现本应成为宝贵经验传递给后续飞行员。

同年5月,他携家人迁往亚利桑那州尤马基地,正式接掌VMX-1测试中队,并获颁”功绩勋章”。史密斯司令夏季视察时甚至暗示他”前途无量”。两份由将军签署的评估报告盛赞他”绝对应晋升,具备将官潜力……为海军航空未来设定航向”。

正因如此,2024年10月那通视频电话如同晴天霹雳——上任仅103天后,司令突然解除其职务,即刻生效。

2022年3月23日,一架隶属于海军陆战队第501战斗机攻击训练中队的F-35B“闪电”II战斗机在爱达荷州芒廷霍姆空军基地起飞,进行夜间演习。VMFAT-501是第二海军陆战队航空联队的下属部队,隶属于第二海军陆战队远征军的航空部队。(美国海军陆战队照片,由列兵罗迪·范斯基克拍摄)

8. 背叛

电话那头是曾盛赞他的将军之一:”你在指挥期间毫无过错,但司令部即将发布指挥调查报告。”史密斯司令重审报告后认定他不应担任要职,并以”失去信任与信心”为由将其免职——这个措辞在军队语境中暗指渎职。德尔·皮佐请求举行简单的指挥权交接仪式以感谢同僚,遭拒。

300多名下属随即接到通知:指挥官因”误判飞行状态”被撤。而此前,几乎无人知晓他在南卡的弹射事件。杰西卡回忆丈夫回家时的表情:”他看起来彻底垮了。”夫妇俩反复追问:若早有定论,为何批准他接手指挥?又为何在搬家定居后突然改变决定?

德尔·皮佐申请面见司令,再度被拒。

VMFAT-501 两架 F-35B 战机飞行中的资料照片。(图片来源:美国海军陆战队)

9. 残骸与反思

F-35项目是美国史上最昂贵的武器计划(预算2万亿美元),但据政府问责署报告,2023年F-35B的任务完备率仅15%-36%。就在德尔·皮佐事故前两个月,国防部曾因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升级进度迟缓而暂停接收新机。

事故具体原因仍隐藏在”国家安全”为名的涂黑文件中,但已排除雷电(当时雷暴距事发地32公里)和雨水导致短路的可能。德尔·皮佐本人始终支持F-35项目,认为其与早期问题频发的”鹞式”一样,将在改进中趋于完善。但对他个人的追责,却可能掩盖战机本身的安全隐患。

“航空文化的核心是从错误中学习,”他说,”如果制造恐惧氛围,人们将因害怕担责而不敢决断——那才会真正害死人。”

多名现役及退役军事飞行员对此愤慨:”我们因为一篇新闻稿毁了一个人””这等于告诉所有人:弹射就等于职业生涯终结,最简单的做法永远是责怪飞行员。”

面对媒体的质询,海军陆战队总部未予回应。


10. 文化之殇

在华盛顿特区的新家拆解搬家箱时,德尔·皮佐谈起身份转换的感悟。他坦然接受弹射决定,却难以释怀事发一年多后的处置:”或许只是公关决策,但你不能因为负面新闻就抛弃一个人——维护信任文化才是根本。”

院外传来学童嬉闹声,两位退役战友正帮忙整理房间。海军陆战队没有真正的”退休”,同袍情谊早已融入血脉。他即将返回尤马处理善后,如同那架失控的F-35B,人生轨迹在查尔斯顿上空的41秒后被彻底改写——而这一次,操纵杆握在别人手中。

报道背景

本文基于对十余名军事飞行员、F-35专家的采访及700余页涂黑文件,部分信源要求匿名。德尔·皮佐主动公开经历,希望推动军队改革。调查资金由《邮信报》(The Post and Courier)公益基金支持。

Leave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