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风窗NFC 不代表华e生活观点和立场
在北京的中关村北大街,如今的柳智宇就是一个彻底的普通人:下班走出办公室后,他掏出手机,扫了辆共享单车,摇晃着融入车流里。
这是一个天才出家,然后还俗的故事后续。
曾经围绕柳智宇的,是一系列让人忍不住称赞的学业成就,在第31届数学奥林匹克循环赛中,他代表中国夺得唯一一枚金牌;第4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他又斩获金牌……
随后,带着天才光环的柳智宇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大学毕业,他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有机会前往美国继续深造;故事的转折出现在这里,他拒绝了优渥的前途,选择削发为僧。
一袭僧装披在身上,柳智宇成了贤宇法师。母亲为此大病一场。
12年后,他还俗了。贤宇法师做回柳智宇。
舆论沸沸扬扬,认为柳智宇是在给自己的人生坐过山车,起起伏伏最终归于平凡,对不起他当时非凡的智商。但鲜有人知的是,出家期间,在探索内心和生命意义的人生议题上,柳智宇突飞猛进。
“无所谓好坏,选择不同罢了”,他告诉南风窗,“我只想做自己。”
数学天才
2006年高中毕业至今快17年了,母校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下称华师大一附中)依旧有诸多关于柳智宇的传说:
高一时,他挑战“乘方数列(幂数列)求和公式”这一世界数学难题,并撰写论文《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获得了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有文章描述当时的答辩现场。一位老教授颤颤巍巍站起来,用颤抖的声音问柳智宇:“你是如何想到用这个办法去解答这个世界性难题的?”
再如,这个曾横扫数学顶级赛场、揽金无数的“数学天才”,十分热爱庄子,淡泊名利、追求“天人合一”。校园里,其他人在教室埋头做题时,他旁若无人地大声朗读《庄子》。
诸多传言背后,确因他在数学上有着很深造诣。数学主教练余世平对柳智宇做出他此生最高的评价,“论脑筋灵活度,我教了一辈子的书,这是我见到的第一人。”余世平说,钻研数学是柳智宇最大的乐趣。
和柳智宇讨论数学题,不需要试卷。余世平说:“只要将题目口述出来,他脑中就能迅速构建模型,短短几分钟就能说出解题思路。”
华师一附中官网至今仍保留和见证着柳智宇曾经的成绩:
2005年4月24至29日,第31届数学奥林匹克循环赛在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举行。竞赛分两天进行两场考试,每场5小时,满分56分。
彼时,华师一附中高二学生柳智宇也参赛了。最后,他以53分的成绩获得金牌,是10年级(相当于我国高二)的第一名。
第二年,即2006年6月,在斯洛文尼亚举行第4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不过,要获得这场国际赛制的参赛资格,先要和国内高手对决,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厮杀”。
2006年3月20日,东北育才学校。来自全国32名高三数学领域的顶尖高手汇聚于此,参加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
此后十多天,历经八次考试,只有6名选手能代表中国参加第4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这次,柳智宇再次“杀出重围”。对此,学校官网称,柳智宇“不负众望,光荣入选”。
2006年6月19日,代表国家队征战奥林匹克赛场时,柳智宇荣获第4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这枚金牌对华师一附中“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该校数学学科奥赛史上历史性的突破。
柳智宇从国际赛场凯旋时,学校领导捧着鲜花和他父母到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迎接,母亲特意穿了件充满喜庆的大红衣服,笑容灿烂。
当年,柳智宇就被保送至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就读。北大“数学天才”的名号就这样传开。
除了数学,在哲学、计算机等领域,柳智宇也有不俗表现。高二时,他写出5万字的哲学论文《人为什么活着?》,首次阐述他对人生意义和生命本质的看法。
班主任文勇对他的评价是:“非常善于思考,尤其对老庄、孟子等哲学家的思想非常有兴趣。”
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前一晚,带队老师焦急地在房间内踱来踱去,可柳智宇却翻开一本《庄子》,旁若无人阅读起来。这急得带队老师质问他班主任文勇:“你是怎么教他的?”
文勇笑言:“我教他思考宇宙人生的大问题,数学只是小问题。”
语文教师周文涛也说:“柳智宇喜欢写长诗,诗中蕴涵哲理,很有文采。”
而早在初三,柳智宇就曾获得全国计算机奥赛一等奖。
日后看来,柳智宇很早就对人生有自己的感悟,但这些成就,都被他更耀眼的数学成就和光芒盖住了。
出家人
在北大读大一时,家乡媒体采访柳智宇,询问他今后的梦想。他说,“把数学当作终身事业,希望成为一名数学家。”
这符合他父母和大众的期待。
2010年,也是他大学毕业这年,柳智宇在老师和家人的建议下,申请到麻省理工学院深造。最后,申请不仅通过,他还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彼时,朝数学家的梦想,柳智宇正一步步挺进。突然,他做出令所有人都震惊的举措:打包行囊,走出校门,转入佛门。
柳智宇没去麻省理工学院深造,他选择到北京西山脚下的龙泉寺削发为僧,法号贤宇法师。
获此消息,母亲受不了,瘫倒在地,病倒了。无法拨通柳智宇的小灵通,父亲柳超美也从武汉赶到了北京。
在龙泉寺门口,柳超美求见当时的住持学诚法师,希望帮忙劝退柳智宇,但“学诚地位高,不见我们”,柳超美想了想,又像在安慰自己:“不见也好,反正我们是谈不拢的。”
互联网上,很多网友对柳智宇的选择表示“理解”,并呼吁他父母和公众:“尊重柳智宇的选择。”
“网上称理解他的多数是学生,那是变相发泄。”柳超美认为,“全天下99%的家长都认为他的选择很草率。”
无法劝回儿子,父母试着理解他。柳智宇出家9个月后,柳超美再次回应媒体采访时说,“尊敬他的选择。”
“北大数学天才”遁入佛门引发公众极大兴趣,有粉丝甚至坐22小时火车赶到龙泉寺,希望见上柳智宇一面。各路媒体记者也对他围追堵截,但柳智宇闭关修炼,一概不见。
两三年后,他逐渐淡出公众视野。此时,偶尔,他会下山采购些东西。但每次都“匆匆去,匆匆回”。因为每次下山,他都感觉,“像是去到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
“各种诱惑,各种烦恼,因为很多事情会让人内心不安静……”柳智宇说,“在寺庙里待着,才感觉好一些。”
柳智宇尽力避开世俗关注。有次,法师带他出门散步,一位母亲在他们出去的路上等他,希望跟他聊聊人生困惑和孩子的教育问题,他赶紧躲起来。
法师说:“人家这么想见你,你就和人家交流交流吧。”
柳智宇和那位母亲谈了一个小时。但以柳智宇当时的水平,还解决不了那位母亲的很多困惑。他告诉她:“一个僧人的成长周期是很长的,至少需要五年。”
她听后,感觉挺遗憾。
柳智宇出家的想法在大学时就已种下。2008年5月,作为北大耕读社副社长,柳智宇带领社团成员参观龙泉寺,并在那里做社工。在那里,他见到耕读社创始人邓文庆师兄(贤庆法师),两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
在龙泉寺时内心很平静,这是他一直渴望拥有的感觉。随后,他去龙泉寺做义工的次数,越来越多。
临近大学毕业,究竟是选择出国继续深造还是出家为僧,柳智宇纠结很久。最终,出家的执念战胜了出国深造。这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样做,“前途就没了”。
一直以来,柳智宇习惯于听命父母、老师对他学业和未来的规划与安排,习惯被外界——甚至是陌生人的期待和理想,裹挟前行。
22岁大学毕业这年,柳智宇终于做回自己。他听从内心声音,勇敢对外界、也包括父母对他的安排作出了反抗。
真自我
拒麻省理工校门而遁入佛门,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的选择引发舆论极大关注。
世俗认为,他这样做,简直是对他才华和天赋的“背叛”。毕竟,出家的门槛低,谁都可以做,但“数学天才”可是多少人苦苦追寻而不得的梦想,但他却弃之如敝履。
他是不是在逃避现实?
柳智宇其实有自己的想法。他说,一切天赋和能力都是为人服务,个人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每个人最重要,不要被外物所累。”柳智宇说,“天才”、“神童”都是别人赋予他的,他只想做个“探索生命旅途的普通人”。
显然,北大毕业后,柳智宇不愿再做别人眼中的“天才”“神童”,也不愿成为别人或自己曾期待的数学家。
他听从内心安排,执意要做回自己。这是他对过去自我的“断舍离”,也是他重新确立自我的开始,更是他对生命和成长的一次全新体悟。
“出家是条很好的道路。”柳智宇至今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这对我和父母来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意味着我真正独立,可能独立的方式比较特别。”
柳智宇将12年前“擅自”出家的行为,视为个人独立和成长的“成人礼”。
但真正进入寺庙后,他才发现,寺庙也绝非世外桃源,烦恼同样无处不在:比如上完厕所要关灯,可柳智宇总忘关,室友对他意见挺大。
再如,他参与一套32本的律宗典籍校勘工作,每天工作12个小时,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眼疾复发,疼痛难忍,他发愿“宁舍阳寿二十年”,也令“南山律典广布人间”。但书籍出版时,署名是他师父学诚法师,没有他的名字。
2018年,学诚法师陷入骚扰、性侵女弟子和贪腐等丑闻被举报,当年8月23日,国家宗教局就此发布相关通报。
官方定性前,内部分成不同派别,柳智宇选择站到学诚师父对立面,他也因此待不下去。随后,上山10年的他在2018年开始下山。
柳智宇事后坦承:“寺庙的人际关系也挺复杂,学诚师父也早已不是我心目中的师父。”
下山后,柳智宇在其他寺院、酒店和居士家中寄居。期间,他创办“佛系心理咨询”,招募一批志愿者,以免费形式接受外界咨询。
三年后,随着影响力扩大,咨询的人越来越多,但公益要持续稳定走下去,还得有一定经济支撑,但“出家人”的身份成了制约柳智宇及其机构商业化和服务更多人的枷锁。
经过半年慎重思考,柳智宇在2022年初还俗。随后,以合伙人的身份,他带领团队加盟华夏心理,进行商业化运作。
一个月前,34岁的柳智宇对外宣布“有女朋友了”。这样,从“神童”到“北大数学”天才,再到人们对他“高僧大德”的期待……期待的最后,是他先拒绝世界名校校门,转入佛门,最后又还俗,从事公益心理传播,再到商业化推广,以及直播卖课、谈恋爱,柳智宇一步步对自我不断祛魅,主动接纳和走向自我所铺就的“平凡之路”。
因此,不少人对柳智宇感到惋惜,认为他将一副好牌打烂了。但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拥有更大权力和更多财富吗?只有这样才叫成功?柳智宇对这一世俗“标准”并不认可。
他曾被世俗标准所累,曾因外界评判而焦虑,整个人就像一根“绷紧了的弦”。
“记得高中在参加夏令营路上,我突然有种深深恐惧,那是有点生死攸关的恐惧。”柳智宇说,他恐惧将来一事无成,没法生存下去。
后来,他意识到恐惧来自何处,他说:“我的价值一直在被外在所评判,而不是在于我的生命本身,这实际上是我内在焦虑的根源。”
遇见《庄子》,阅读庄子,感悟生命,让他从曾经的痛苦中抽离,他的人生目标不再只是社会意义上的“成功”和“数学家”,而是追寻生命的大自由、大智慧。
“数学只是体悟大道的一种方式。”他说,他想做些真正回归生命的学问。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无论过去上山为僧,还是如今下山还俗,柳智宇都听从内心呼唤,遵从本心的安排。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柳智宇说,在道的眼中,万物都是平等的,又何必互相羡慕,争相压轧?
少年时曾恐惧“一事无成”“没法生存下去”的柳智宇,如今变得很平静。“只要带着不断成长、不断思考人生的态度,我们就不会白过。”他说,即便这一生一事无成,但只要努力过,依然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