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识分子 作者:王茜 李珊珊 2023-03-24
编者按
美国司法部发起并主导的“中国行动计划”名义上结束一年多了,其破坏性影响却仍在继续。
3月23日,《Science》发表长文,讲述了5位被涉其中的华裔科学家故事,这是这一计划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闭门版本”——一封来自NIH的邮件如何毁掉了大量华裔科学家职业生涯的故事。这些受访者中,除了付向东,其他人此前还从未向媒体讲述过自己的故事。
2018年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在美工作的科学家们展开调查,指控他们通过与中国机构的某些关系使用部分NIH基金在中国开展工作。
《科学》的长文中列举了一组数据:
在NIH要求协助调查的246人中,103名科学家失去工作,大多数为终身教职。超过五分之一的人被禁止在四年内申请新的NIH资助——考虑到NIH是美国生物医学研究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这对大多数学术研究人员来说,这几乎是职业生涯的终结。
此外,在246人中,81%的科学家是亚裔,被审查的合作中,91%的合作是与中国合作的。
近五年来,这项调查一直闭门进行,不管是NIH还是大学机构,抑或是遭受审查的科学家,都对此保持缄默。
接受访问的科学家们都在遭到指控当时感到非常惊讶,不少人称,他们原本认为,与中国的合作是使各方受益的,其中包括NIH。
在配发的主编评论中,《科学》杂志主编霍顿·索普同样提到,就在不久前,中美的合作是被热情鼓励的,然后规则忽然改变,没有任何警告……基于目前的情况,“科学界很容易得出结论,这是一个伤害中国科学家并切断国际科学合作的仇外计划。”
最大的科研基金不欢迎你
据《科学》报道,由于NIH是美国学术生物医学研究的最大资助者,一些医疗中心每年从NIH获得数亿美元的资助。基于这种巨大的权力差异,一旦NIH称一位科学家“在NIH的系统中不受欢迎”时,这是一种强有力的信号。
对遭到指控的科学家们,大学机构扮演的角色和反应不一。有的大学在调查中暴露了明显的缺陷和瑕疵,甚至对科学家的打击比NIH要求的更严厉。在调查进行中,一些大学的教员们曾试图保护自己遭受指控的同事,但大都无能为力,以失败告终。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系主任Brian Strahl 告知《科学》,在对该系教授熊跃教授进行调查时,他被反复告知,如果熊不被撤换,大学的整个NIH资助组合(近10亿美元)都将面临风险。
2020年5月27日,熊跃被告知,有48小时的时间决定自己辞职还是被解雇。两个月后,熊跃从北卡罗来纳大学退休,目前在圣地亚哥一家生物技术初创公司任首席科学官。
基于最重磅资助者的地位,NIH有资格要求调查,而一旦调查开始,它便不接受被指控者的回应和解释,只是要求对方按要求“提供更多”——这是受访者描述的案例中,最为常见的情况。
前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人类病毒学研究所终身教授陆五元向《科学》记者提到:自己曾被要求提供一些“不存在的东西”。比如与中国机构签署的任何合同的英文和中文副本,但陆五元表示,“这只是荣誉性质,并不存在合同义务。”
2018年,陆五元收到来自校方的通知,被告知NIH认为,来自NIH的拨款支持了他在中国的研究。
陆五元否认了指控,他在回复中详细介绍了与中国合作者的每一个研究项目,并揭示这些项目与NIH的资助并不存在利益冲突和重叠。
但近20个月的拉锯之后,陆五元辞去终身教职,现在上海复旦大学任职。
在《科学》讲述的五位科学家中,Li Wang是唯一一位成功进行反击的人,她曾一度持有五项NIH资助。2021年11月,美国仲裁协会的独立仲裁员Peter Adomeit做出了有利于Wang的裁决,由于大学“没有正当理由停职或解雇”,她获得了140万美元的赔偿。
同时,在裁决书中,Adomeit指出,康涅狄格大学的调查存在严重缺陷。以电脑审计结果为例,“他们没有对Wang是否编写、修改、或访问计算机数据进行元数据分析,仅仅通过目视检查电脑上的图像后,就认为Wang在撒谎,尽管网页的数据与之相反。”
即使从NIH的审查中幸存,对于一些科学家来说,这段经历也是沉重的。
以管坤良为例,在收到信件后,他配合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调查,密码、护照、旅行记录、合同复印件,甚至放弃了现有的NIH资助。2019年,他被禁止两年内申请NIH资金,尽管管称,他在中国的工作与NIH资助的事情“完全无关”。
学校尽可能让他的实验室维持下去,2021年,禁令解除后,管还获得了新的NIH资助。但是他的实验室已经大幅缩水,也不再招收新的研究生。
只是形式上结束了而已
中国行动计划常被指责的一点是:因为这个计划的发起人是美国司法部,执行者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在《纽约客》的一篇报道中提到:他们习惯带着有罪推定,而且“对科研经费运作方式一无所知”,行事充满了“傲慢”和“愚蠢”。但本次《科学》的最新报道所揭示的NIH版本中,本就是处理资金分配的NIH,居然犯了同样的错误。
在配发的主编评论中,《科学》杂志主编霍顿·索普(H. Holden Thorp)严辞批评了NIH,认为“该机构的指控和调查不仅摧毁了那些(被调查)科学家的职业生涯,还削弱了整个科学界对该机构和联邦政府的信任。”
事实上,类似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NIH所在的生物医学领域,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物理、化学、工程等等各个领域。
2019年,美国司法部起诉堪萨斯大学化学工程教授陶丰“未能披露与中国大学的利益冲突”,检方曾要求对其处以两年半监禁,这是“中国行动计划”开始后发起的第一案。
2020年1月,时任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主任的查尔斯·M·利伯(Charles M. Lieber)在哈佛校园内被捕。2021年12月,这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获过沃尔夫化学奖的化学与纳米领域顶尖科学家因在与中国关系的问题上的虚假陈述和报税不实被判有罪。
2021年1月,华人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陈刚遭到FBI逮捕,理由是未能披露与中国的关系。2022年1月,美国检察官正式撤回对陈刚的所有起诉。
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依据学术期刊上作者地址的变化所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仅2021年一年,就有1,400多名在美国接受培训的中国科学家放弃了在美国学术单位或企业的工作,转而回到中国,该人数比2020年增加了22%。
2022年2月23日,美国司法部宣布结束前总统特朗普时期启动的“中国行动计划” (China Initiative)。不过,就在当时,一位中国学者就向《知识分子》表示过:“寒蝉效应”已经形成,该计划已经达成了它(阻止中美学术交流)的目的。而另一位美国学者则向《知识分子》指出:“那只是形式上结束了而已”。
今年1月18日,美国堪萨斯州联邦法院做出量刑裁定,法官最终判决陶丰免于监禁,那位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公开表示,没有证据表明被告与在中国的任何人分享了专有信息,这位化学工程教授所做的研究属于 “在科学界自由分享”的内容,“这不是一桩间谍案”。
《科学》长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