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旭 (北卡,夏洛特)
1996年,到美国的第一个圣诞节,去看在波士顿的姐姐。一个晚上,姐姐去公共图书馆借来《亡命天涯》(The Fugitive)的录影带。 那时英文还很烂,文化更是如隔山,虽然有点似懂非懂,但无疑被哈里森·福特迷住了,更被环环紧扣、跌宕起伏的情节折服了。而出国前的所谓美国片,应该还停留在说中文的《加里森敢死队》和《大西洋底来的人》。
《亡命天涯》无疑是我走进大片、美剧的启蒙,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连上班时间,都不能自拔。也熟悉我最痛苦的事,就是好像美剧的制作速度跟不上我看剧的步伐,经常处于无剧可追的”尴尬”困境。我属于各类题材通吃的,惊悚或者动作,言情或者科幻,嬉笑或者悲情,连很多配上极其生硬英文的欧洲剧,只要情节入胜,也能上瘾。
前一段时间看完了不少人可能无法看进去的Grace and Frankie(《珍·方达和她的朋友》),我津津有味地看着两个八十多岁老人(和他们的老伴)的故事,居然持续了八季。羡慕方达在这个”芳龄”仍健步如飞,典雅美丽,更羡慕她还有挚友在侧(而真正的生活中她们也是四十多年的老朋友)。我一路跟随着她们的喜怒笑骂皆戏剧,想象自己如果能活到那个年龄,还能有那样的精力吗,还能有那样的智慧吗,还会注重体面衣着吗?会有怎样的身体和认知?怎样的生活?
这周在两天内看完了德国剧Maxton Hall。经典的高中生恋爱,家庭的悬殊,父母的压力,同学的嫉妒,焦灼着,反抗着, 我感同身受过。我也进入角色,一会儿为其泣,一会儿为其喜,时而捏汗时而祈祷时而欢呼,仿佛我能左右他们的成败幸福。虽然看高中剧我最大的纠结就是因为法律等原因,演员们都比高中生大了许多,缺乏清纯。
忽然意识到中年真好。
中年,可以瞻前顾后。在人生的中点上,可以放眼想象未来的老年生活,亦可以笑看或哭看俱往已的青春。
年轻时不会审视人生最后的征程,还太遥不可及,还有太美丽的日子去享受。有诗,远方也不是中老,而是地球的一域和雄心的步伐。
中年时忆青春,尚不远,一切也就是几站前。也曾经激扬过,绽放过,征服过。同时开启静好的年代,可以从容地看世界和自己,历经风雨彩虹,可以沉淀下来,不再浮躁。也可以透视未来的自己,明白年龄只是数字,老去并不可怕,仍可以有色彩,有风韵,有幽默和洒脱。
小时候,以为中年是黄脸婆,徐娘半老,不中用的尴尬阶段。而其实,是可叹起点的厚积薄发,可望终点的从容优雅,老年剧青春剧都可理解,左看右看都可看的时代,中年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