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据最新一期《微生物组》杂志报道,丹麦奥胡斯大学研究人员在格陵兰冰盖上发现一种巨型病毒。它生活在以微藻为主的冰雪表面。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巨型病毒以雪藻为食,可以间接减缓冰的融化。
病毒通常比细菌小得多。普通病毒的大小为20到200纳米,而细菌则为2到3微米。换句话说,普通病毒大小约为细菌的千分之一。
但巨型病毒可以长到2.5微米大小,比大多数细菌都大。巨型病毒不仅体型大,其基因组也比普通病毒大得多。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的基因组中包含10万到20万个碱基。巨型病毒大约有250万个碱基。
巨型病毒于1981年在海洋中首次被发现。这些病毒专门感染海洋中的绿藻。后来,研究人员又在陆地土壤甚至人类体内发现了巨型病毒。
奥胡斯大学研究人员解释说,此次是人们第一次发现巨型病毒生活在以微藻为主的表面冰雪上。
每年春天,北极经过数月的黑暗后,太阳升起,万物复苏。但动物并不是唯一被春日阳光唤醒的生命。冰面上休眠的藻类也在春天开始繁殖,使大片冰面变黑。冰变黑后,反射太阳光的能力就会减弱,从而加速冰的融化。冰的融化会加剧全球变暖。新发现的巨型病毒以雪藻为食,或可作为一种藻类的天然控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