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的诺贝尔奖博物馆一直是我很想去的一个地方。它位于斯德哥尔摩的老城区,也正处于热闹的圣诞市场旁。我在12月底终于利用假期的时间参观了这里,看到了中国作家莫言的照片和关于他的介绍。
关于莫言,我只读过一篇他的文章《卖白菜》,但印象非常深刻。
《卖白菜》是一篇关于莫言童年的文章。文章以小白菜为线索,通过莫言和母亲卖白菜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一段令无数人为之动容的故事。
《卖白菜》中的语言简单易懂,细节丰富,画面感强。在看的过程中,我的情绪会随着小白菜的命运跌宕起伏,最后几乎掩卷而泣。
莫言和她的母亲正在去集市卖白菜的路上,其中一个最小的白菜从莫言的篓子里掉了出来,滚进了路旁结了冰的水沟里。然后,文章里就有了这么一句话:“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也许是看到我哭得真诚,也许是看到了我黑黢黢的手背上那些已经溃烂的冻疮,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只是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 从母亲表情和语气的改变,我仿佛能感受到母亲对家境的无奈,和对孩子的疼爱。
因为这是一个伤心的故事,所以看的时候难免会有些压抑。但是,《卖白菜》里也有一点令人感到既好笑又心疼的幽默感。比如,当莫言和母亲来到了集市,他们碰到了一个想买他们白菜的老太太。老太太不停地包着最小的白菜外层的黄叶子,还说莫言家的白菜包得不够紧。于是,他忍不住说:“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这形容很形象幽默。
在同一场景里,我又发现了一个生动的句子:“我看着那棵被剥成了核的白菜,眼前出现了它在生长的各个阶段的模样,心中感到阵阵忧伤。”这棵小白菜是非常特殊的。因为它从小就比别的白菜弱小,所以莫言和母亲一直都宠着它。它个头虽小,但叶子包得非常紧。文章里,莫言经常用拟人手法形容小白菜,让读者也喜欢上它。读到这里,我非常为小白菜打抱不平,真是一棵命运多舛的小白菜呀!
这个故事是没有圆满结局的。老太太把白菜叶包完了以后,决定付钱,但是她和莫言的母亲算数都不好。于是,莫言用了他刚学的乘法算出了价钱,然后就去学校了。他下学后回到家,发现结局是这样的:“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这段对母亲的动作描写非常细,从发呆,抬起头,看向莫言,然后再悲伤地说话。母亲说话之前长时间的停顿,表示了她当时对“不诚实”孩子的失望。小时的莫言感受到了,我也感受到了。
《卖白菜》中的每个角色(莫言、莫言的母亲和老太太)都有着鲜明清晰的个性。文章把莫言对小白菜的情、莫言对母亲的情、母亲对莫言的情都表达了出来。我被这“情”深深打动了。
这篇文章也再次让我意识到细节、动词和心理描写的重要性。另外,我的生活环境和莫言的生活环境迥然不同,他让我了解到了有的人的生活还可以这样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