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侨报周末》记者毛苌子2017年3月罗利报道
“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面看起来很光明,就是找不到出路飞出去。”是许多来到美国的华人的遭遇的困境。
用这样的比喻开场,17日下午,曾同时获得世界家禽学会研究奖及美国家禽学年会学术奖的华人科学家石家兴,在北卡州立大学一个演讲厅,向约50位慕名而来的新朋老友,分享他从“做学问”到“做生意”角色转换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
与北卡州立大学知名华人教授曾昭邦、大亚洲商超总经理陈可征女士现场互动,回答新朋老友提问,石家兴教授言无不尽、言简意赅,坦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恰到好处的几句幽默不时逗得大家会意莞尔。
果真如他预期的那样,他的演讲会恰似“小而美”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开讲啦!》,既新人耳目、引人思索,又贴心近情、可学可用。
这辈子和“臭玩意”结下不解之缘
1939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的石家兴,因战乱跟随家人辗转于重庆、上海和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从台中一中考入台湾大学,在台大医学院生化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1969年获康奈尔大学奖学金赴美,获生化学博士学位后,在伊利诺大学做了2年博士后,于1976年获聘来到北卡州立大学家禽系从教,便再也没有离开北卡。
“太太简宛曾‘数落’我,天天和排泄物打交道。”石家兴教授半开玩笑说:“来到家禽系,我选择鸡粪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因为这些‘臭玩意’里面蕴藏着‘大学问’。”
上世纪80年代,经过大约两年试验,石教授摸索出鸡粪在高温条件下厌氧发酵产生可燃沼气的系列数据,随后在北卡州大试验农场试用成功。与此同时,他将目光投向中国农村,作为美国与大陆沼气界交流合作的第一人,将他首创的高温沼气技术应用在由联合国开发计划资助的项目上。其中,建在北京大兴县留民营、可无害化处理5万只鸡粪的沼气设施至今仍在使用中。
近几年,石教授针对大型设备资金投入多、占地面积大、建造困难等缺点,研发出投资小、易于安装的轻型设备,目前正在与北卡州立大学的华人教授成家扬连手,成立一个公司推向市场。
在研究厌氧发酵过程中,石教授注意到,通常条件下很难“腐烂”的鸡毛在酵池中竟然被分解了。又是经过大约两年的研究,他成功找到能分解鸡毛的角蛋白酶,弄清楚了它的DNA结构并发酵大量生产。有了这种酶,就可以将废弃的鸡毛利用起来,也可以用作饲料添加剂,显著降低禽畜养殖成本。这项科研成果,不仅让他荣膺世界家禽学界最高奖——世界家禽学会研究奖,也让他从实验室成功走向市场:他和长子石全开办的公司,就是将这项科研专利做成产品向全球销售。
“燃烧化石原料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已迫使人们寻找不给地球带来额外负担的替代能源。”石教授对他开发产品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我们的沼气生产设备和鸡毛回收处理技术,都因应了当今世界倡导绿色环保循环经济的潮流。不要小瞧了这些‘臭玩意’,它们可有大前途哩。”
拿游泳做比,实验如在室内、市场如大海
历经20多年在实验室“摇瓶子”、不停写项目计划的教授生涯,也饱尝科技专利产业化过程的每一步艰辛和收获,石家兴教授形象地用游泳做比,强调办公司闯市场的风险和考验:“做实验失败是非常正常的,10个试验失败了9个,最后一个成功了都有可能得诺贝尔奖,但是在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市场上,10个项目如果做坏了1个,可能就失信于客户导致全盘皆输。”
正因为市场风险大,所以必须全神贯注,石教授认为,从事科研的教授通常没有精力同时做好市场,二者只能取其一全力以赴。
也是因为市场风险大,石教授推心置腹向听众中的后辈教授建议,可以一步步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场,尝试向学校、政府申请启动资金,谋求与别人合作等,但不要急于求成,“走一步,看到绿灯,就再往前一步;遇到红灯,就退回来,再等机会。”
坐在观众席的成家扬教授此刻也有感而发分享道,一项专利技术可能是一位科研人员付出毕生心血的全部成果,但对风险投资公司而言,只是他们看好的众多项目中的一个,他们可能同时操作好几个项目,有一两个成功就赚了。现实中还有专利技术发明人跟人家合作后没多久,因为失去掌控最后自己不得不退出的教训;因此,学会与投资人打交道,选择好对的合作对象,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必修科目。
人生“三气”:攒“底气”、聚“人气”、成“大气”
石家兴教授说自己是个非常幸运的人,“年轻时靠太太简宛,虽然她是有名的文学家,但对我的科研工作非常理解、支持,让我全身心投入并有些成果;年老了靠儿子石全,他对我的科研成果转化感兴趣,愿意在取得生物学博士学位后,又到杜克大学念MBA,将公司运作得非常好。”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他认为人生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积攒“底气”。这是个打基础、练技术、耐得住寂寞的时段,通常需要10年。在这个阶段,你要把科研做得让老板夸奖、令别人嫉妒。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过法,打基础的过程虽然艰苦,但是付出必定是有回报的。当年研究角蛋白酶时,他连续两年申请科研经费都没有拿到,过得比较辛苦,但是第三年研究结果出来了、经费也拿到了,正好可以用来开展下一步的工作。他规劝现场几位年轻访问学者“不要着急”,“底气”越足将来才能走得越远。
第二阶段,聚集“人气”。做什么事都像打球一样,需要团队的智慧、大家的支持。在积累人脉资源的过程中,可以认识不同的人,获得更多的信息,找到合适的合作对象,当然,最重要的是,遇到愿意与你一起面对、一起冒险的“知音”,组建一个高度互信、高效运转的团队。石教授说,华人移民在美国没有亲戚朋友,更要在这方面多花些精力,摆脱“趴在玻璃上”的窘况。
第三阶段,成就“大气”。石教授认为,建立在“底气”“人气”上的“大气”是一种境界,可以用开阔眼光、富有感召力的构想、丰富的经验和周密的部署,引领团队将事业不断推向新高。他认为,如果前面两个阶段完成好了,后面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不必刻意追求。
老年养身需“三宝”:运动、看书、老伴
一个是术业有专攻、同时能文善书还喜欢唱歌的“帅哥”,一个是以文立名、同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贤淑“佳人”,石家兴教授和太太简宛,一直是北卡华人小区的“明星”伉俪。有朋友提问:自从上十年前认识到现在,你们从身材、仪表到精神状态,怎么看不出什么变化?在讲台前站立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石教授,丝毫不像惯常印象中的77岁老人,此刻依然思绪飞扬分享他的养生之道。
“运动对于人来说越老越重要。”他说,不管什么运动,每天必不可少。他说他喜欢游泳,1997年他和太太回台湾度假期间,接触到了瑜伽,从此练习到现在,“长期坚持,效果就显示出来了。”
知识老化、观念陈旧是老年人通常难以跳出的“规律”。“我不能像以前那样广泛涉猎,但对与专业相关的信息总在关注和更新。”石教授说,“每个礼拜读一本书,保持你的好奇心,就不会落伍。”
养身最重要的当然还要有能互相理解、体谅、扶持的“老伴”,这是温暖和安定的依托、快乐和幸福的源泉。推而广之,老友、老歌、老妻等都是时光留给人生的礼物,都可愉悦身心、颐养年寿。演讲后的次日,他将和简宛一起到大陆访友到台湾探亲,重开一次春天之旅,重温一次青春记忆,给身体和心情来一次更新升级。
图1:石家兴教授演讲中。 毛苌子摄
图2.演讲厅聆听的观众。毛苌子摄
图3:石教授、夫人简宛和长子石全合影。 毛苌子摄
图:提问的观众。 毛苌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