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端午节。
每年6月第一个星期五,是美国甜甜圈日(National Doughnut Day)。
今年,端午节恰好在周五,标牌美食——粽子和甜甜圈“同框”。
您知道吗,这两种从不同土地和文化中生长出来的美食,却蕴涵着一样的爱国情愫。
美国甜甜圈日诞生的1938年,那年那天比中国的端午节早一天。
甜甜圈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分别在1965年、1995年与端午节重合。2022年是它们阔别27年后第3次相逢。
最新推文——
别人祝我端午节快乐,我能答应不?
端午节来临,“吃什么”“如何过节”都成了热门话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个节日有着避瘟保健与追念先贤的节俗传统,要佩香囊、采草药……除了粽子,也有其他美食。
那么,一起来看看,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知识和习俗?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的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文化内涵相当丰厚。
这个节日的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在古汉语中,“端”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是“初五”。晋代《风土记》提到“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另外,古人纪年使用天干地支,以此推算,一般农历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被认为是“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与纪念屈原有关系吗?
在传说中,端午节的由来与屈原有关。
其实,端午节节俗有一个丰富发展的过程,大约在汉魏六朝时期出现“先贤纪念”的主题。当时端午节的人物纪念各地略有不同,纪念屈原的说法在后世影响最大。
也有学者提到,端午并不是一个祭祀性的节日。至于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是先有传说故事还是先有节日,学界仍有争论。
最初并非良辰吉日?
最初,端午节可能并不是一个吉祥的节日。
古代医疗条件较差,一到农历五月蚊蝇开始繁殖、百病滋生,人们无力应对,便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月中的第五日就更是毒月中的毒日、恶日。
那时很多人认为,就连端午出生的孩子都不吉祥,应该扔掉。据说,东晋大将王镇恶因为生于端午,祖父才给他起名“镇恶”。此外,还有“五月盖房,令人头秃”等说法。
能祝别人节日快乐吗?
大概就是因为端午节最初并非良辰吉日,早先有种说法称,只能祝福别人“端午安康”,而不能说“节日快乐”。
但民俗学者王娟认为,这种说法没什么依据,跟“恶日”也没什么关系,北方很多地方端午还是“小女儿节”。完全可以互祝快乐。
粽子咋来的?
粽子的历史相当悠久,古时又叫角黍,后来还出现了“蒸裹”、“白玉团”等名字。
梁朝《续齐谐记》记载,五月五日楚人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屈原,后因避蛟龙窃食,在竹筒上塞楝叶,并缠彩丝。
还有哪些美食?
粽子自然是端午节的标配食品。此外,还有煮好的大蒜蛋、满口清香的打糕,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组成的“五黄”。
最讲究的大概是高邮一带喜欢吃的“十二红”,指的是油爆虾、炒红苋菜、朱砂豆腐等,听起来就令人垂涎欲滴。
有的地方要吃五毒饼。据说,这是一种酥皮点心,上头盖着红戳儿,有蝎子、蜘蛛等“五毒”的造型。
古代端午有什么游戏?
娱乐性是端午节的要素之一。在没手机没互联网的古代,人们一样欢乐过节。
“斗草”的玩法有两种,一种互以草名对答,对不上为输;一种比试草的韧性,以强健为胜。
此外,也可以射柳和打马球,有趣又能强身健体。宋明以后,端午节亲友之间除了馈赠粽子、香囊外,还以扇子为节礼。(记者 上官云)
世界名人网的一篇旧文——
全美甜甜圈日的来历
■作者小珑
美国各种各样的“食物节”特别多,什么“全国热狗日”、“全国香肠日”、“全国巧克力核桃派日”、“小龙虾节”、“草莓节”、“啤酒节”之类的花样百出。绝大部分都是商家或者媒体以促销为目的而炮制出来的。但是每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五的“全国甜甜圈日”(National Donut Day)却有一段美国人充满爱国情怀的历史。
1917年,美国宣布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许多美国士兵都拿起武器远赴大西洋对面的法国战场。当时,一个以基督教为基础建立的慈善组织“救世军”(Salvation Army)派了服务支援团队随军前往,解决士兵们的精神信仰问题,但是通过在军中的观察和交流,他们发现美国士兵的军粮普遍非常糟糕,很多士兵希望能吃到新鲜烘烤的食物。救世军的两个领导人物玛格丽特·谢尔顿和海伦·普尔维安斯受启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给大家做一些甜甜圈。
这种既制作简单又满足士兵们肚子里馋虫的食品立刻在战争前线风靡起来。志愿者们在战场上废弃房屋里建立起一个个“据点”,每天“闻着味儿”来领甜甜圈的士兵们就在这些废墟旁边排起了长队。因为物资缺乏,志愿者们使用废弃的瓶子来擀面,还收集了一些士兵的头盔临时用来炸面包圈。由于这些“面包圈师傅”志愿者们均为女性,士兵们称这些在残酷的战火中给他们带来一丝甜味的人们为“甜甜圈女孩”。一开始的时候效率很低,她们一天只能做一百多个。随着人数的增长和制作的熟练,她们的产量逐渐增加到每天上千个,最忙碌的时候,一个“甜甜圈女孩”一天就能做几百个甜甜圈。
1938年,美国救世军芝加哥分部首次把这个典故用在当时的慈善募款活动中,此后为了纪念战争年代的“甜甜圈女孩”们的贡献,每年六月的第一个周五被定为“全国甜甜圈日”并广泛被美国人民所接受。紧接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继承了“甜甜圈女孩”的称号并把这个在战场制作发放甜甜圈的传统延续了下去。当时士兵里面流行着这么一句话:“甜甜圈会帮我们赢得战争!”由此可见,这个小小甜面包圈和它们背后的志愿者对鼓舞士气起到了巨大作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放光彩的甜甜圈在战后的美国迅速流行起来,一种可以量产甜甜圈的新型机器也被发明出来。20世纪30年代左右,使用大型机器生产甜甜圈的美国面包房不计其数,1934年的芝加哥世博会将甜甜圈誉为“本世纪最畅销食物”。时至今日,虽然甜甜圈被广泛认为属于“不健康的食物”,但仍挡不住美国民众对它的热爱。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店里出售的甜甜圈口味少则十几种,多则近百种,每天早上上班的人们时常排队购买,许多人还会买一大盒拿到公司和同事分享。
尽管全国甜甜圈日本身是一个爱国性质的纪念日,美国各大生产和销售甜甜圈的商家也不会放过这个大好的宣传机会,纷纷推出自己的庆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