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旭 (北卡,夏洛特)
28年前,女儿出生不久,曾写过一篇获奖文章,叫”女儿的小手引领我前行”。大意是并非成人引领孩子,而是下一代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更大的责任,更努力的作为,他们推进着我们前行的路,成为更好的自己。还曾经写过题为”五十岁以后要做的事”,基调是前半生会有很多索取,后半生应以回馈为主。
女儿工作以来,她经常会推荐一些同龄人向我”请教”。这些男孩或是大学专业偏文商,而希望进入技术行业;或者是学的工程,想了解如何做销售。我总是非常开心地接受所有的聊天。我年轻时得到很多人的点播,欣慰自己也到了可以帮助年轻人的年龄。
父母两人从大学毕业到生命最后的几十年都有学生包围着,有跨龄的人一起探讨相互启迪。而我的身边除了孩子,大都是同龄人。
找我的这些年轻人都已经拥有非常稳定出色的工作,但他们未雨绸缪,具有很强的前瞻性。而且与时俱进,深而广地了解市场需求,熟知自己的长短处,为长期职场生涯设计蓝图。
至少十年前,每逢与老板谈回顾过去一年的”政绩”,”畅谈”十年规划,我最”醋”的就是后者。说实话,我的十年计划就是得过且过,等待退休。到如今,这个我最”醋”的话题无疑变得更酸了,很想直接说,我的十年计划就是说再见啊。
我的同事们都比我年轻,有正在拿双硕士的,有正在读博的。而我早忘却了雄心壮志,远大理想,这些词似乎很久以前就与我渐行渐远。 昨天看到某百岁老人,已退休几十年,为了孙子高考,自己孙子同学同考同上,而且乐在其中,一直读到博士。
为什么我不再有年轻人的进取,为什么早就放弃了学而不舍,认为前景只属于年轻人。今天一个中国女孩询问我谷歌云的职位要求等等,最后问我是如何从售后咨询,”华丽转身”到售前的。我滔滔不绝地大砍一番,并且说她语言技术都比我出色,鼓励她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转型。然后猛然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和尚撞钟的锈钝状态怎么能作一个年轻人的榜样。而她已经在学习我们的人工智能课程了。
正如女儿拉着我的手前行一样,也许表面上是我为年轻人出谋划策,其实与他们的对话激励着我。诚然某个年龄有特定的计划,但是年轻人不懈挖掘自身潜力,无畏勇往的精神,不断学习充电的定力,充满好奇,刨根问底,坚持思考判断的质性,是无论哪个年龄都不应放弃的。
年轻人是我的镜子和灯塔,照出曾经的自己,照亮未来的自己。与他们交往,其乐无穷, 向他们学习,其益无穷。
育树育花如育人
(1)小树和更小的树
应该是去年初秋,朋友家有很多那种自生但不自灭的小树苗,可以去挖,那时的叶子已经掉了不少,剩下”孤苦伶仃”的枝干。
种下去十几颗,静等开春时的动静。像买了彩票,要等几个月才知道是否中奖。终于等到百花争艳,万物复苏的季节,树木泛出欲滴的青翠。而十几颗树苗的”前途”的最终的结果也揭晓了,只有两株极小,简直像较高的杂草样的小苗,发出了新芽,沐浴在温暖的和风中。而我很努力而欣喜地挖回来的,那些初具规模的几乎可以叫做小树的,认为比较高大成形的会有更强生命力的,却完全丧失了生命迹象。
想来也许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在孩子到了高中后不再搬家,小时候的可塑性、适应性原来是最强大。无论是怎样的新的土壤,新的阳光雨露或者阴翳寒凉,它们都有最大的生存可能。不介意原生状态,不在乎所谓曾经拥有,都可以再度新生发芽再度枝繁叶茂。
(2)两盆兰花的迥异命运
前些年种兰花都无疾而终,最近后院砍了很多树,也许屋内阳光充足了,居然有两盆在不经意中悄然生出旁枝,待蕾而放。发现第一盆的那根枝时,几乎可以用欣喜若狂形容,还有些小自豪,啊,不再是兰花杀手。
看着枝干慢慢长长,但是完全横向发展。想起从前英年早逝的兰花,支撑枝干的小棍和小夹子居然有一个尚存,于是精心地把枝干和待放的花蕾像店里买的那样树立起来,搞定后欣赏一番,觉得很专业,很有成就感。
第二盆花杆的出生日比第一盆晚几天,也是”横空出世”,我也没有合适的小棍,好像对待家中老二,没有了第一个的新鲜感和细心劲,想着过几天再”矫正”也不迟。一拖再拖,终于有一天因为要给其他花找支撑,想着顺便也把已经非常横的花枝治理一下吧。如法炮制,我把它的枝干抓过来,与一根小棍捆在一起,正在准备庆幸大功告成的霎那,突然发现手里握住的花枝已经不再与”母体”相连,愕然发现我已经将其横腰折断。
震惊,无奈,内疚,自责,顿足捶胸,百感交集,四五个酝酿中的美丽花朵,连颜色都尚未可知,再无绽放可言。
如果在花枝还没有这么粗大,还细嫩还可弯可折的时候,就采取行动,早些让它走向”正轨”,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为时已晚。
种树养花实在与育儿无异,耐心爱心,滋养体恤,坚持尊重。那是否花草树木也是引领我们前行的,自然界赐给我们诸多浅显又深邃的智慧,等待我们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