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亚锦赛女团决赛,中国女乒爆冷输给日本!多方原因导致输球!

【华e生活综合报道】据日本《体育报知》网站10月10日报道,9日举行的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女团决赛中,世界排名第二的日本队3比1战胜世界第一中国队拿下冠军。这也是日本队自1974年横滨亚锦赛以来,时隔50年再度战胜中国队夺冠。

报道称,比赛中,日本队16岁的天才少女张本美和在首盘0比1落后王艺迪的情况下实现3比2逆转,为日本队率先确立了优势。随后在第二盘比赛中孙颖莎以3比0战胜伊藤美诚,第三盘比赛,平野美宇3比1战胜陈幸同。此时日本队大比分2比1占优。

第四盘,张本美和对阵自己此前从未赢过的孙颖莎,她在0比2落后的情况下连扳三局,以两场逆转帮助日本队确定胜局。

报道写道,在多次决赛输给中国队后,日本女乒终于翻越了这堵高墙登上顶峰。

疲惫是此次乒乓球亚锦赛的最大元素

据澎湃新闻报道,WTT中国大满贯男女单决赛直到6日晚才结束,国乒参赛队员7日清晨从北京飞抵西安进行中转前往阿斯塔纳。

抵达赛场后,国乒8日便迎来女团首秀,9日则是一日双赛,中午时段半决赛,晚间决赛。再加上王曼昱因遭遇家庭变故临时退赛,陈幸同临危受命前往赛场,几乎每一环都是极限操作。

在既没有时差调整,也没有赛场适应的情况下,国乒此次亚锦赛几乎全程都是“以赛代练”。

其中最为疲劳的自然是孙颖莎,自巴黎奥运会结束后,孙颖莎诸多事务缠身。此前WTT中国大满贯期间,她就曾表示,频繁的活动让她无法系统训练,很多时候只能抽空锻炼,尽量保证身体状态。

但即便如此,从巴黎奥运会到此次亚锦赛女团决赛,孙颖莎在不到三个月时间里依然打了34场比赛。

虽然王艺迪和陈幸同并不像孙颖莎那般如此密集,但同样也参加了WTT澳门冠军赛和中国大满贯的比赛,竞技状态并不会比孙颖莎好太多。

从这一组数据可以清晰地发现,从7月15日到亚锦赛之前,孙颖莎共参加了巴黎奥运会、澳门冠军赛、中国大满贯等多项赛事,其中在巴黎(女单、混双、女团)和北京(女单、女双、混双)都是身兼三项,最多时要一天三赛甚至四赛。再看场次和局数统计,孙颖莎在这个时间段里打了29场、121局比赛,远远超出同期国乒的其他女选手:王曼昱19场78局、王艺迪14场51局、陈幸同12场42局……

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原因,此次参赛的几位队员都已经达到了各自的疲劳极限,也为输球埋下了隐患。

中国女乒出现阵容“真空期”

中国女乒并非没有在团体大赛中丢过冠军。2005年亚锦赛女团半决赛,中国2比3不敌韩国无缘决赛;2010年的莫斯科世乒赛,中国女团在决赛中1比3不敌新加坡队。

无论是2005年亚锦赛还是2010年世乒赛,中国女乒丢冠也都与阵容有关系。2005年,当时两大主力张怡宁和王楠缺阵;2010年,国乒由丁宁、刘诗雯两位年轻选手领衔。

此次亚锦赛,国乒同样处于奥运选手参赛的“真空期”,此次参赛名单中只有孙颖莎和王楚钦两名奥运冠军,陈梦、王曼昱、马龙、樊振东四大主力都缺席了该项赛事。

虽然王艺迪世界排名突出,但与日本选手的交手并不占优。去年德班世乒赛和杭州亚运会,她均没能战胜如今的日本女单一姐早田希娜,今年釜山世乒赛女团决赛,她同样输给了平野美宇,随后的澳门女子世界杯,她又不敌张本美和。而临时驰援的陈幸同,9日抵达赛场便匆匆参加半决赛的比赛,状态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虽然早田希娜并未在团体赛中登场,但平野美宇和张本美和都参加了巴黎奥运会,伊藤美诚更是东京奥运会日本女队的绝对核心。早在今年2月的釜山世乒赛上,日本女乒便让中国女队两陷险境,双方的实力差距本就不算太大,此消彼长下赢下战胜国乒也在情理之中。

比赛场地和球台条件不佳

本次亚锦赛,“球桌很滑”“无缝球很飘”成为不少参赛选手共同的槽点。

尤其对于擅长正手进攻的选手而言,无缝球与有缝球相比,弹跳弧线更高,以至于形成“飘”的状态,导致速度和力量型选手非常无奈。

在当晚的决赛中,孙颖莎只能通过反手加质量勉强限制对手。过于疲劳的征战以及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这场罕见的失利。

Leave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