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学北卡期间写就《留美航标》,刘航周六在北京举办新书老友会

【作者:刘航】2019-06

拙作《留美航标》于本月初正式出版。书中集结贸易战前一年,我在美国北卡州做访问学者期间采访的十五位华裔教授对美国留学及中美关系前瞻性的观点。而今看来,对此刻的中美多事之夏,以及日后两国关系走向颇多深度思考,诸多预言一一中的……

听说我写了本儿书叫《留美航标》,晚报老同事白继开笑问:“你怎么不写写当年咱们上玉树地震一线,你半道买到的假巧克力把我吃吐了的糗事儿……”

当年我也以为买到的巧克力是德芙……

听他提起这个,电话这边的我忍不住开怀大笑,思绪飘回那些快意恩仇,为了抢新闻不顾一切的时光。老友的互怼揭短儿经过时光的窖藏,到而今发酵成一种享受。我还记得那块本来想抵抗高原反映和体力透支而买的巧克力名叫“德荚”,那次小白吃下去之后只是把胃里有限的食物吐在了海拔4000多的高原公路旁,到了地震现场,他照样忘我工作不辱使命。

2010年玉树地震,白继开在工作现场(甘南摄)

而我,栽歪在中石油藏族女站长的办公室旁边高反了N多天,错过了本该尽心记录报道的绝大多数惨烈震撼现场。

晕乎乎起来干活后,还不忘制造个交通事故啥的给兄弟们添乱……

2010年玉树地震震中,我抗过高反后正赶上有重要人物来“慰问”。我劈头盖脸驾车下山,撞倒一位骑摩托车的藏族大爷,大爷起来后听说我是北京来的记者,要赶去工作,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信仰支撑的精神,扶着我道:“小伙子,快走!工作要紧,我没事……”

这是甘南在帮我收拾残局。

我妈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得到什么……”

《阿甘正传》里的经典对白似乎印证了我们从玉树高原下来以后的人生,那些年我的片段记忆大概残存这些:

幸运被著名摄影家,恩师邓伟看中走进清华读研……膨胀……毕业没多久在八宝山为他送别……颓……

第一本书出版……膨胀……家事烦扰……颓……

援藏成为“拉漂”……想借机进入政府部门,不成……颓……

女儿出生觉得自己还是有用的……膨胀……

自视过高开影楼从商,不成还连累了好友……颓……

不变的是不断拍摄抗战老兵……

天津大爆炸一线鏖战……

去新加坡见证“习马会”握手……

和兄弟一起爬上乞力马扎罗山,在老外刚刚为登顶欢呼跳舞的雪山之巅抱头痛哭……

一次在师弟李强召集的摄影记者与世界各大通讯社图片编辑一对一工作坊上,我又赶上了另外一颗巧克力:

一个美国的图编大牛(原谅我已经记不清他的名字了)跟我说:“要是干烦了,想换换脑子,可以尝试申请‘访问学者’出去透透气儿……”

实话实说,那两年北京的空气的确让人窒息。女儿每年11月铁定住院两周,我开着车带一家人一路向南找蓝天,一直开到海南岛,回程时半夜在河北境内陷入雾霾中心险些撞车丧命……

离开北京,说老实话,那会儿对我来说除了多年积累下的友情,实在是没什么放不下的,可我转念想想自己那几句蹩脚的英文口语,当时也就洗洗睡了。

睡醒以后琢磨了几天,想着自己当年在尼泊尔跟小贩儿讲价时候不也说出过催人涕下的英语么,试试又不要钱!就壮着胆子开始申请。无数繁琐的文件和那么久的时光之后,真的迎来了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没错,就是迈克尔乔丹的母校,美国最早的公立大学,鼎鼎大名的UNC)的视频面试邀请。

Liana Pinner,我的访问学者考核面试官,考试前我想象过无数她拒绝我的场景,神经高度紧张……后来我在美国举办摄影展时,她也应邀出席,在教堂山市市长和议员之后发言,上台前,她跟我低声耳语说自己“紧张到不行……”

老实讲,应对面试官的句子都是密友帮我提前写好死记硬背的。好在这些年在晚报的平台上算攒下些唬人的东西,Offer,就这么拿到了……

走出舒适区,初到美国的时光是一段灰色的日子。不适应,写在我和家人的每一天里。虽然北卡大学城风光宜人,窗外永远是蓝天白云,窗台下时常有鹿群光顾,各种肤色的邻居同学大多善良亲切。我们时常走进教堂,聆听来自心底的声音。

公寓窗外时常有鹿群光临

参加北卡华人中国新年活动,在活动中扮演大熊猫

身边的中国学者有人淡泊明志潜心向学,有人追名逐利各取所需,暂时没了国内的工作、生活压力。逐渐地,我们的日子有了颜色,活泼起来。

记者出身的人永远闲不住,我发现老老实实上课比较浪费时间,与各种背景来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聊天反而特别有趣。那既然想找人聊,就不如找周围最优秀的一群。于是,打着“出版需要”的名义,我敲开了第一位采访者:UNC亚洲研究系萧丽玲老师的门。这位每天一席旗袍,在美国大学课堂为学生讲《红楼梦》的大学者不仅接受了我的采访,还为我授业解惑,最后还指导我成功举办了抗战老兵摄影展。对我来说,她是我在美国遇到的最棒的那枚“巧克力”。

自助者天助。一封封采访邀请投递到北卡三角地各所大学顶尖华人教授的邮箱里。期间也收获不少拒绝,可比起恩师邓伟当年海外拍摄世界名人时遭受的阻碍,我的采访简直算一帆风顺。而我本人,也的确通过与这些华人之光们的交谈,进一步感受到人一辈子经历的五味~漫漫长路,起伏不能由我,人海漂泊,尝尽人情淡薄……

1977年,当曾昭邦抓住人生转机,从被下放的养猪场走进考场,考取了当时并不特别如意的农学院时,如今蜚声国际乐坛的杨慧还没出生。1986年,当黄教悌通过层层选拔,披荆斩棘最终登陆美国时,今天杜克法学院唯一的华人教师刘广亚还只是个小女孩……

如果把本书中15位新时期留学美国先行者的奋斗史叠加起来,几乎能贯穿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而这15个人,恰恰用他们的自身经历、思考和实践,为后来者留美标出了15盏指明道路的航标。

要感谢的人太多,从老友编辑宋丹青,到点题赐名的伯乐杨默,从素昧平生却帮我推荐采访对象的美国大学生,到身边一直默默付出的妻子、调皮缠人的女儿……他们都好像在我中年转型过程中一颗颗神秘的“巧克力”,让我感恩在心,欲罢不能……

要跟老友白继开们说的是……后来的路上,我也又不断遇到让人上吐下泻的”德荚”,你也一定又尝到不少酸甜苦辣,可咱们兄弟走到今天,也要一并感谢,是他们,让咱的人生别有一番滋味在舌头~

在此提前预告,本月22日(周六)下午三点。北京市朝阳区京密路孙河附近,无事生活美学空间 举办刘航新书《留美航标》老友会。

要来的知音,提前招呼。原来《京华时报》的老哥们儿范哥(该场地地主)在我的幻灯介绍之后招呼了烤羊,你要对书完全没兴趣,单纯为了吃羊过来也行。我再给您准备点儿面包、香肠、啤酒、烤鱼片儿、怪味儿巧克力啥的……

按地图走:重要的事儿再说一遍:本月22日(周六)下午三点。北京市朝阳区京密路孙河附近:无事生活美学空间(朝阳区孙河52号院内),来看新书、参加座谈、叙旧、吃羊、联谊、搭讪、打酱油…随便~老友刘航,恭候您,久违了,别来无恙

Leave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