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卡小才女陈思也“贪吃”,“美食作文”荣获海外青少年创意作文大赛一等奖

【卡罗莱纳站报道】11岁孩子贪吃,太正常不过了。小作家陈思可不是普通的吃货,而是有追求的吃货,她追求正宗的糖葫芦味道,其实是追寻妈妈传承的家乡的味道、文化的根脉。

凭借作文《糖葫芦,你到底是什么味道?》(附后),她获得第二届“华文创想曲”海外华裔青少年暨港澳台青少年创意作文大赛一等奖,今天(7日)上午11点左右收到组委会寄来的奖状。

家住北卡教堂山的陈思,母亲来自中国,爸爸是老美。她的中文由妈妈陈群思从小传授,近年来成为北卡三角地区的佼佼者,在南北卡乃至全美中文大赛中屡获殊荣,在《华人头条》卡罗莱纳站首开“小作家”专栏“阳光语思”。今年暑假,她到中国参加“曹灿杯”朗诵大赛并荣获特别铜奖。

在江苏省政府侨务办公室主办的这届青少年创意大赛中,陈思参赛作文《糖葫芦,你到底是什么味道?》,描述是今年参加北卡春节活动,以及到纽约旅行的经历和真情实感。对于孩子而言,通常是有吃的便吃,觉得不好吃就少吃或者不吃。可陈思却要追寻妈妈小时候尝到的、留在记忆里并向她描述的正宗糖葫芦味道。陈思从天性中超拔出来的这点“偏执”,赋予糖葫芦更多的意味,不仅让她写出了故事,也道出了怀思故乡、追寻根脉的渴望。

陈思在今年夏天曹灿杯朗诵大赛颁奖典礼上。

陈思的获奖作文——

糖葫芦,你到底是什么味道?

“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 ”每次听到妈妈放这首歌,那红色的、长长的、晶莹剔透的糖葫芦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久久挥之不去。

我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孩子。虽然我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对许多常见的中国美食也如数家珍。但由于美国没有寒假,我不能冬天回中国过春节,对这一极具季节特色的美食,也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了。

(一)北卡版糖葫芦

我现在住在美国的北卡州,和江苏省的气候十分相似。这里居住的中国人一年比一年多,这不,我们也开始举办大型的春节庆祝活动了!

北卡版糖葫芦居然惊现在春节的食品摊位中。它三个一串,外面裹着红色的糖稀,但主料山楂——是用一种墨西哥的黄色山楂代替的,糖稀里加入了甜菜根的天然色,使它看上去更像中国的糖葫芦。

妈妈尝了一口,冲我眨眨眼睛说:“我吃的是吃糖葫芦的感觉,不是糖葫芦的味道。”唉!我不想尝了。对于一个虔诚的、有追求的吃货来说,寻找正宗的,才是我的终结目标。

(二)纽约版糖葫芦

前不久,我去纽约参加某中文报刊的中文大赛,中国城的美食寻宝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重要行程之一。在街上林林总总的水果和蔬菜中,妈妈那双“火眼金睛”,居然在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看到了在塑料套里装着的糖葫芦。它们四个一串,裹着厚厚的糖稀,最重要的是——用真山楂做的!

妈妈尝了一口,眼睛一亮,把糖葫芦举到我面前,略微有点儿兴奋地说:“味道已经很接近了,就是糖有点粘牙,山楂核儿也没剔出来。” 唉!我将刚要伸出去的手又放回到口袋里。离目标越来越近了,也许很快就会和我“朝思暮想”的它见面了。

(三)传说中的糖葫芦

据妈妈说,她小时候吃的是七八个串在一起,裹着薄薄的琥珀色糖稀,吃起来不粘牙,咬起来脆脆的那种。她还见过邻居家的孩子从庙会“扛”回来的,一米多长,起码有二十个山楂串在上面,顶上插着小三角旗的那种。妈妈总是羡慕地看着,感觉那个孩子简直太拉风了。

糖葫芦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美食了,太多的情感、想象、家乡熟悉的味道都集聚在它身上。它那红红的颜色,像春节的灯笼,充满了年味儿。

我和妈妈已经达成了协议:如果我今年能在中文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明年春节就可以请几天假回中国,去感受一下故乡的年味儿。

正在读我文章的小朋友和大朋友们,在你们逛街时,要替我多看一眼糖葫芦呦,我还想对你们说——“愿君‘多多吃’,此物最相思”。

糖葫芦呀,你到底是什么味道?

Leave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