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心理疾患,减少自杀悲剧,北卡华人社区有了第一批“精神健康卫士”

顾山林先生获得“精神健康急救”培训证书。 本稿图片由陈健女士提供

如果你注意到亲人或者朋友这段时间看起来情绪低落,你可能会表示关心:怎么不高兴了?遇事想开点吧!出去转转散散心?

接受8个小时精神健康急救(Mental Health First Aid)培训的顾山林先生领悟到,日常生活中类似正常不过的这点关心是不够的,需要更加警觉、更细心交谈辨别对方是不是患有精神疾病,巧妙询问:“你有没有想自杀的念头?”

2021年5月27日,包括顾先生在内的约10位志愿者,参加了北卡中央大学Sujaya博士和陈健女士主讲的培训。来自华人社区的还有刘潇新和潘薇女士。

本期参加培训人员和讲师。

“在中国文化圈及华人社区,往往因担心对患者人格的贬低而羞于谈论它。其实,它与其它传统疾病如心脏病,癌症等一样只是一种病,与人格无关。”顾山林培训后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说。他告诉记者,这次培训让他明白,“说出来很重要。”不论是自己还是他人患有精神疾病,要勇敢说出来,营造有利于治疗和帮助的社会意识和氛围。

精神病患者会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症状,比如,发现孩子最近特别贪睡,一天睡16个小时。家长可能会奇怪为什么孩子这样打不起精神,也可能责怪“太懒了”。这其实是精神疾患的一种迹象。了解精神疾病各种征兆或症状,可以及早发现治疗,甚至能挽救生命。

“美国成年人中,近20%在某一年中曾经患有过精神疾病,亚裔青少年因为家庭要求比较高造成的压力大,精神疾病的罹患比率高于其他族裔。”顾先生说,培训除了介绍精神疾病所处的急迫现状,更重要是传授“急救”知识和技能。“如果发现亲朋或者周围有这样的患者,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提供帮助,避免让患者独处,并请心理或精神医生进行治疗。”

“怎样能让大家有更多的知识去了解和包容它(精神疾病)?怎样在第一时间发现它并对患者提供帮助?怎样避免生命早逝的悲剧?”顾先生说,“Sujaya博士和陈健女士的讲解很好地解答了上面这些疑问,让我有足够的知识技能去帮助身边周围的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健康快乐的生活。”

热心社区公益的北卡中央大学护理学院的讲师陈健,是北卡华人联合会外联部部长。她动议华联组织类似的培训,让更多人掌握精神健康急救知识和技能。这样训练有素的志愿者越多,就越有可能及时发现和帮助他们身边的人群,最大限度减少北卡华人社区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自杀悲剧。

Leave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