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怨即是徳,终生无悔便是道 ——记者爸爸张彦逝世周年缅怀

作者:张蓓利

【编者按】

7月8日是一位功载史册的新闻工作者离开人世一周年的祭日。

他曾出任《人民日报》首任驻美记者;

他曾与驻扎昆明的美军“飞虎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他曾是大型记录中美友谊纪录片《飞虎奇缘》中的主人公;

他著有《一个驻美记者的见闻》、《美国随想及其他》等;

他在天安门城楼见证了开国大典并报道了新中国的诞生;

他曾亲赴湖南芷江报道日本投降;

他曾采访过世人关注的重庆谈判;

他曾跟随宋庆龄从事对外宣传事业;

他曾随周恩来总理参加并报道了万隆会议;

他曾有幸躲过了“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的劫难;

90岁时,他出版了自传《风云激荡的一生》;

他,就是曾任《今日中国》杂志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资深记者一一张彦。

在他离世即将一周年之际,他的大女儿,住在北卡威明顿的张蓓利撰写了这篇缅怀文章,今天刊发在《美中时报》上。华人头条卡罗莱纳站第一时间在这里转载。读者可通过她深情的笔触去感受一个世纪以来的“风云激荡”。(张彦先生的履历摘自《美中时报》)        

【美中时报编者的话】

张彦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他于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中国对外宣传的开创工作,中美建交后任驻美首任记者,一生勤勤恳恳,競競业业,无怨无悔,躹躬尽粹,死而后已。从张彦质朴、辛劳、深邃的一生中,其长女蓓利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无怨即是德,终生无悔便是道!

2004年,张蓓利与爸爸张彦在威明顿合影。

       星移斗转, 时间流逝,再过一个月爸爸去世就一周年了,心里的悲伤和怀念与日俱增。很久没有写东西的我,忍不住拿起了笔,把一生中对爸爸印象最深感受最大的经历写出来,供家人朋友留念,且与他人分享。

       我的爸爸张彦是一位中国资深记者,曾经见证和报道了一系列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重大事件:芷江受降,重庆谈判,首届政协会议,开国大典…… 中美恢复建交后,首任人民日报驻美记者。他从事过的刊物有:重庆谈判中在上海创刊的《新华周刊》(New China Weekly),解放战争中在香港创刊的《中国文摘》(China Digest),新中国诞生后创办的第一个对外刊物《人民中国》(People’s China),1957年进入宋庆龄创办的杂志《中国建设》(China Reconstructs,1990年更名为《今日中国》(China Today)。1989年离休。一生勤勤恳恳,競競业业,无怨无悔,躹躬尽粹,死而后已。

2011年,张蓓利全家与爸爸张彦在北京合影。

       爸爸就读西南联大历史系和英文系,1945年毕业后一直从事记者工作。在《记者无悔》的自传中他说,作为记者 “你必须有一支带有真挚感情的笔。而且,要像我的老师、才华横溢的乔冠华那样,下笔必有新意,从不 ‘拾人牙慧’,也不说 ‘人云亦云’ 的套话,更不说假话”。我喜欢看爸爸写的东西。他在“日本投降那一天”的文章中这样写道:“那一天的下午,忽然,从大街上传来了异乎寻常的嘈杂声音。我连忙丢下打字机,就往外跑。一跨出大门,我傻眼了:满街的人都好像发了疯似的,嘴里高声地喊着 ‘日本投降了!’ 脚底下又是跳,又是跑,简直不知道是什么在指挥他们的头脑。我自己也失去了控制,顺着人的潮流往西跑去,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好。突然间,我发现,这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都消失了,谁跟谁都好像亲如一家。虽然没有像外国人那样,胜利到来时就拥抱亲吻,但从来都很拘束的中国人这时候却一点也不拘束了。谁也不认识谁的男女老少,就这么手拉着手尽情地跳啊,唱啊,走啊。路旁摆杂货摊儿的、水果摊儿的,举起双手在那里吆喝,欢迎大家任意来拿!随便来吃!八年抗战,亿万中国人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谁都有一本要求侵略者偿还的血债!今天,终于盼来了这一天,人们会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这是事先谁也难以预料的,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知道。我一生中也就经历过那么一次,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记者无悔》)。

       1955年爸爸跟随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代表团采访了影响深远的亚非会议,并且有幸躲过了敌人阴谋策划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的劫难。爸爸曾给我看过当时他的一份手稿。那是很早以前用淡绿色小方格子每行之间有一细条空行的稿纸,上面有周总理亲笔圈写的字迹。那是我头一次知道改写稿件也是有讲究的,有一定的方式。后来爸爸把那个原稿捐献给了历史博物馆总理展厅。

       1957年政治风云突变,“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折腾了他21年。但他没有被压倒,更没有丧失信心。在逆境中,他更加迫切地追求真理,为自己后半辈子的事业发展做好准备。”(马识途语,出自他为我爸爸的自传《风云激荡的一生》撰写的序言)爸爸曾经下放过湖北农村,回来后一直从事采访报道工作,全国各地到处跑。那时出差常常是坐火车和长途汽车,很辛苦。我从小对爸爸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老开夜车写稿子,查资料。爸爸很喜欢摄影,常常发的文章图文并茂。爸爸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我一生的典范。1979年爸爸终于获得彻底平反,那是我们家中最高兴的事了!

2019年,张蓓利全家在威明顿合影。

       爸爸从小就对我的写作特别关心,常常启发我写东西应该怎样去构思和布局,而且总是说,当有灵感的时候,千万不能手懒,要马上把想到的记下来。他还说,通过文章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写作水平,同时也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爸爸的教诲我一直记在心中。

       也许因为我是头一个孩子,爸爸对我的感情特别深。1969年9月初,我从北京下乡到东北黑龙江兵团。那天早上,学生都到学校大门口集合,然后坐车去火车站。当时妈妈已经得到解放,爸爸还在接受审查。因为怕人家说我没有跟爸爸划清界线,所以只有妈妈送我去学校。那时候我16岁,从来没有出过北京城,头一次与家人分开,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再回到北京。就在车子开始有一点蠕动要离开学校的时候,我突然在家长人群中看到了爸爸的脸。他没有跟妈妈站在一起。当他看到我认出他的时候,稍微把头埋下了一点,好像怕我怪他不该跑来。可是我却感到特别欣慰,强忍着眼泪,悄悄地给了他一个微笑。爸爸看着我是那么的满足,似乎周围什么人都不存在了。他掉眼泪了,又悄悄地擦去了。他那慈祥的面容和深沉的眼神,从此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激励着我在边疆生存奋斗。直到现在,每当我想起此事,爸爸在人群中望着我的情景,就活生生地浮现于眼前。

       今天,在爸爸逝世将一周年之际,我觉得有很多很多话要对爸爸说,可是又觉得没有任何言语可以表达出我的感恩之情。也许,他并不需要我对他说什么感恩。他知道,我会按照他所希望的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知道我不会辜负他!从爸爸质朴、辛劳、深邃的一生中,我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无怨即是德,终生无悔便是道!在这里,我要大声地对爸爸说:亲爱的爸爸,我想您!爱您!永远,永远……

       【作者简介】

        张蓓利(Peili Mykalcio) 美国北卡罗莱纳威明顿(Wilmington, North Carolina, USA)

       1953年出生于中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主攻中国文学。曾任北京燕山大酒店商务中心副经理,北京博士伦隐形眼镜公司公关执行经理。1991年与美国工程师汤姆麦考休在纽约结婚,现定居北卡罗莱纳威明顿。女儿苏珊,在北卡思科电脑公司工作。

       张蓓利(Peili Mykalcio) 在美国主要从事教授中文和表演中国舞蹈。曾编写了一本《老外学汉语拼音》的教学书,并用自己纯正的北京音录制了光盘。每年在当地为春晚和其它文化节组织编排中国舞蹈节目,2017年曾接受当地电视新闻台采访。今年1月,在洛杉矶参加了好莱坞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2019“老家在中国”一一世界华人春节晚会,并荣获“十大魅力人物奖”。(袁艳整理)

Leave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