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参考消息网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28日刊登题为《研究证实,中国造船业“优势”有助于其在美国制裁下蓬勃发展》的报道,报道编译如下:
一项研究证实,中国造船厂可以从本国获得几乎所有造船部件,似乎经受住了美国旨在遏制中国海军迅速发展的制裁。
这项由中国工程院委托开展的研究揭示了前总统特朗普在任时美国政府实施制裁的影响。中国工程院是由中国顶级工程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官方组织,对政府决策具有一定影响力。
尽管受到制裁,但行业数据显示,去年中国造船业增长创纪录,造船业完工量同比增长近12%,增至4232万载重吨,超过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造船业的新接订单量增长了56%,其中许多是先进船型,如成本高昂的滚装船订单占全球新订单量的83%。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柳存根领导的研究团队着手调查中国海洋设备产业链对制裁的适应能力。
研究人员表示,造船厂可以获得除一小部分专业设备外的所有设备。尽管与西方竞争对手相比,一些中国产品在成熟度方面仍有差距,但它们的技术水平和市场潜力正在迅速提高,而且中国产品的价格对客户也很有吸引力。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美国的战略竞争方式对中国海洋装备业的发展造成了打击,海事部门首当其冲。在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中国被贴上了‘战略竞争对手’的标签,导致多家高科技和军工企业成为(制裁)目标,对中国海洋装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构成了重大挑战。”
他们表示,对当前形势的准确评估“对于中国准备进一步的防御和反制措施是必要的”,因为未来美方的制裁可能还会升级。
据报道,柳存根的团队与行业领导者开展了严谨的讨论和调查,以绘制中国造船业关键领域的发展路线图。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目前中国造船业的订单总量为1.4亿吨,相当于1000多艘“福特”级航母的排水量,这些订单将在未来3年内完成生产。
中国的造船速度是美国的200多倍。美国海军警告称,如果这一差距持续下去或者扩大,西方舰队将难以保持在全球海洋中的主导地位。
柳存根和他的团队证实,造船能力对中国国防能力的增长至关重要,面对西方的封锁,其快速增长得益于中国的技术进步和完整的产业链。
该研究建议,在美国要求其盟友加入对中国的进一步制裁之前,中国应提前制定对策,“打破国际(尤其是欧洲)对配套产业的垄断”。
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在航海技术方面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并且是第一个使用船舵的国家。15世纪,中国的航海家郑和率领着一支由300多艘宝船组成的船队出海,每艘船的长度几乎都超过100米。
一些中国海洋科学家和工程师认为,中国将很快恢复其在造船业的主导地位。目前,全球90%以上的造船能力位于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