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社5月10日报道称,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大学“退出”国际大学排名引发热议。据中国教育学者熊丙奇说,这和“文化自信”无关,更不是“文化脱钩”,因为建设一流大学不可能不融入国际竞争。熊丙奇说,这跟文化自信和文化脱钩都没有关系。教育界多年来就有呼声,要理性对待大学排行榜,它应该是大学的参考,但不该过度关照。
熊丙奇告诉中央社记者,很多中国的大学校长说不在意排行榜,但具体办学时还是会看这些排行,尤其是学术研究指标,例如论文发表数这些。国内近年已经在反思其合理性,因为这会影响人才培养。他说,所谓中国的大学“退出”国际机构排行榜,只是表明校方对待排行榜的态度,不再按照排行榜的指标来建设校系,但这些排行榜还在继续排,因为即使校方不提供数据,国际机构也会根据公开资料来排行。
据熊丙奇说:“一个学校要成为一流,怎么可能不融入国际竞争?不可能关起门来办学。”大学要面对的是大学排行榜和办学之间合理的关系。
据中国媒体报道,这些年来我国的高校,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国家排名上取得了不错的地位。像清华和北大都是能排进前40名的,飞速进步。
但就在大家都在挣得一个好名次,希望能够提高国际地位的时候,人民大学逆风而行,表示以后不再参与国际排名。
人大、南大、兰大不参与世界排名,不再提交资料
在2020年9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教育评价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上,就对国家排名提出了异议,探讨了其中的利弊。
经过了2年的时间,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宣布不再向其上提交资料,不再参与世界排名。
这一点也得到了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的响应,两所院校也表示退出评估,不再参与国际排名,安心做好本土教育。
提高国际上的排名,能够很好地提高学校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学生。同时也可能得到更多的经费扶持,有很多优势。
身为985高校这么简单的道理不会不清楚,那为什么学校会选择退出评选,以后安心发展国内呢?既然事情是从中国人民大学开始的,那我们就从人民大学入手看看。
这两年来,人民大学的排名和其真实实力,和国际上的排名,出入比较大。人民大学在我国是985高校,录取分数仅次于清华北大,和复旦,上海交大等不相上下。
学校的实力我们也是有目共睹,但是在国际上的排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500开外,最靠后的时候是在MRTU的排行榜上,排在了第718位。
名次较好的一次,是在MOSLUR上,排在了世界的第351位。这样看同学们可能还是没有概念,对比一下国内的就知道了。
按照这样的国家排行榜,中国人民大学在国内的地位最好的是排在第28位,最差的是排在49位,国际平均排名590.9位,和同学们认知的中国人民大学,出入很大。
这还不是最新的排名,中国人民大学在国家上2022年3月份的最新排名,已经排在了第1453位,排在国内的第116名。
排名问题是导火索,学校坚持务实的精神,促使学校退出世界排名
从排名上,我们就能看得出,很多在国内双非,甚至不入流的普本,都能排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前面,这样的排名确实有失公允。
我们国内的学生知道人民大学的影响力和实力,在国际上得不到优质的排名,和学校偏向于人文社科也有关系。
学校在教学上,也比较坚持己见。在2022年的研究生招生中,财政学,金融学和保险学三个学科,没有学生过初试分数线,学校直接关闭了调剂名额,保证学生质量。
并且从2020年开始,学校参与的强基计划,就拒绝招收理科类学生,只招收文史类。这也是国内院校中,唯一一个这么做的。
从这些选择上来看,人民大学有着自己的风骨,和执着。在国际排名明显不合理的情况下,果断退出,不再追求也是情理之中。
那除了学校的学科偏向于文科,还有另外的因素,决定着世界排名的评估,那就是国际学生和教师的数量。
世界排名评估体系,具有相应的弊端,同学们报考时要有自己的判断
在世界排名评估上,学校的留学生数量,和国际教师的数量都在评选的范围内。这一点对于国内的学校来说,肯定是处于劣势的。
像人民大学,现在国际上的留学生,占比不足5%,只有1200+的人数。这在评估上就不占优势,但学校的实力我们自己的学生清楚。
人民大学历史悠久,拥有10个A+学科,是国内顶尖的人文类学校。所以同学们在选择院校的时候,不要太过于专注世界排名,除非以后想要出国发展。
想要留在国内发展,就是国内的排名靠谱一些。看每年的录取分数线就能清楚了,如果没有高实力,分数线也不会抬得那么高。
现在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都退出了国际上的排名,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学院发展。如果未来国际排名,能够重新归于公平公正,不再偏向于国际化和理工科,相信评估会更受同学们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