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也“嫌贫爱富”!PURE中国研究发现,中国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65%有关

信息来源:奇点网

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不平等的。

除了钱车房这些身外之物,就连身体健康,都是“嫌贫爱富”的。

近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卫团队在《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发表了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中国研究的数据,发现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相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无学历或低学历、非技术工种、贫穷家庭),全因死亡风险增加65%,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119%。在三种因素中,教育具有最大的平均边际效应。

毋庸置疑,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更容易获得医疗资源、包括预防性药物,他们也更可能在休闲时间活动。

健康,真的是有标价的。

这项研究招募了来自中国12个省份、115个城市和农村地区的35-70岁的成年人,最终将46089名参与者纳入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11.9年。

参与者中,女性占比58.3%,中位年龄51岁,50.7%生活于农村地区。研究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主要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住院率。

社会经济地位则采用教育、职业和家庭财富三个独立指标和综合社会经济地位差距指数来评估。在参与者中,48%被归类为低综合社会经济地位,33.4%被归类为中等综合社会经济地位,18.5%为高综合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更可能生活在城市地区。

普遍来说,被归类为综合社会经济地位高、受教育程度高、从事专业或管理工种、家庭富裕的人,能“拥有更多的健康”。

综合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年龄标准化和性别标准化全因死亡率为7.1/1000人年,几乎是高综合社会经济地位者的三倍。针对心血管疾病死亡、非心血管疾病死亡和主要心血管疾病的结果是类似的。

矫正其他混杂因素后,研究者得出结论,与综合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相比,综合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全因死亡风险升高65%,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119%,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43%,主要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43%,心血管疾病住院风险升高14%。

不同社会经济地位指标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此外,研究者发现,在教育、职业和家庭财富三个社会经济地位要素中,教育给健康带来的平均边际效应是最大的。确实,教育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可以改变命运,甚至包括健康,学生和家长们的卷生卷死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虽然有研究显示,社会经济地位与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间的负相关主要是由不同人群之间吸烟差距带来的,但是在PURE中国的数据中,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人群烟草使用情况是相似的。

研究者认为,就中国的情况来说,社会经济地位差距带来的健康不平等可能主要来自于医疗机会的不同——在中国,34%的家庭无法负担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他汀类药物。

此外,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更可能在闲暇时间积极地锻炼身体,营养不良和体重偏低的发生率也更低。

研究者指出,社会经济地位极低的人可能根本没有被纳入研究,研究内已有的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获得医疗保健的机会较少,也会减少医疗记录,这可能意味着真实的不平等鸿沟可能比研究显示出来的更深。

未来,需要针对这种不平等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将医疗资源重新分配,使人民能够平等受益。强化教育水平,也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一策。

Leave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