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孩子不容易被霸凌?

信息来源:公众号“女人花心理传媒”

山西大同大成双语学校的霸凌事件,再次激发起人们的愤怒和焦虑。事实上,霸凌现象其实很常见,大成事件只是被偶然发现、性质非常恶劣的事件之一。或许此刻,在一些阴暗的角落里,一些隐形的、不被发现的霸凌正在上演。

一个孩子被霸凌,其他孩子和家长也会人心惶惶。一些家长再三追问孩子,是否在校园遭遇过或正在经历霸凌。他们叮嘱孩子,遇到霸凌者如何应对,如何保护好自己。家长这样做是对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有遭遇霸凌的可能性。既然管不了别人家的父母和孩子,不如先教自家孩子规避风险。

说到霸凌,我想起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与之相关的事情。

一个初三男生,突然不去上学,天天呆在家里。父母很着急,把他送来做咨询。

这是一个人高马大的男生,喜欢笑,看上去很阳光,很温和。最初的咨询,看不出他有什么问题,好象一切都还好。直到有一次,他摆了一个沙盘,让我发现了一个细节,通过这个细节,才了解到他不去上学的真正原因。

他被校园霸凌了。霸凌者是一个初二的男生(以下简称C),比他小一岁,个子也没他高。事情的起因是他俩在学校发生口角,放学后,C带了几个同学,在回家路上拦截他,把他打了一顿,还抢走了他的钱。他本来想告诉父母的,但又怕父母找到学校,把事情闹大,所以选择了容忍。

C观望几天,看他没动静,又开始对他第二次殴打、抢钱。这一次,出于种种顾虑,他又忍了。

他不知道的是,霸凌跟家暴一样,有了第一次,就有无数次。

C尝到了欺负人且不必承担后果的甜头,对他的霸凌越来越变本加厉。前两次被抢钱后,他不再随身带钱,C就逼他回家取钱。他们尾随他回家,站在他家楼下等,等他回家取了钱,再送下来给他们。每次得逞后,他们都警告他不许告诉家长和老师,否则就杀他全家,反正他们已经知道了他的家庭住址。

他更不敢告诉父母了,只好用不去上学来逃避。他不去上学后,C果然没再找他的麻烦。

听他讲述的过程中,我很生气,替他生气。我让他告诉学校和家长,他死活不肯,还再三请求我保密,说如果我告诉了他的父母,他就再也不来做咨询,也不去学校了。这让我很为难。

咨询中,我发现他内在其实很有力量,但他被“自己一定要做个好孩子”的核心信念束缚了。我们在咨询中探讨,如何面对人性中的好和坏,如何合理合法地保护好自己。

一个月之后,他重返校园。

我知道,这对他来说很不容易。重返校园前,他做了足够的心理建设,但仍然心怀恐惧。我挂念他,想知道他上学后会经历什么,所以格外期待再一次的咨询。

他一来咨询,就迫不及待跟我分享了一件事。

看他回学校了,C特别兴奋、得意。放学后,C和几个同学又在回家路上堵他。他不说话,双手攥成拳头,和C四目相对。C从未见过他这样,冲上前扇了他一耳光,嘴里骂骂咧咧:你是想打我吗?你要是敢打我,我杀你全家……

不等C骂完,他突然出手,朝着C的脸狠狠地猛击一拳。这一拳,打得C猝不及防,头昏眼花。C一边惨叫,一边本能地捂住脸。他不给C任何反击的机会,一把揪住C的衣领,对他说:你要是再敢欺负我,我还要打你。我还要报警,决不放过你。

他力气很大,C被勒得脖子疼,一个劲求饶:快放开我,我喘不上气了。

他低吼:把钱还我。

C说:我还你,我还你。

他这才松开手。

C赶紧一溜烟跑了,其他几个被惊呆的同伴也赶紧跑掉了。

此后几天,他再也没见过C。有一次在校园里差点劈头一碰,C飞快地绕过了他。于是他知道,C再也不敢欺负自己了。

他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自己的困境。

当然,这不是最好的方式。面对霸凌,孩子应第一时间告诉家长、老师,或直接报警,最好不要独自面对,以避免矛盾、冲突升级。

因为嫌弃自己的女儿,一位妈妈前来做咨询。

上周末,她带5岁的女儿去游乐园,里面还有很多小朋友,女儿玩得很开心,骑旋转木马的时候,有小朋友抢在女儿前面坐了上去,女儿谦让了,还乐呵呵的;玩滑梯的时候,另一个小朋友不耐烦地推开女儿,抢先滑下了滑梯,女儿不以为然,依然玩得很开心。

她这个做妈妈的看在眼里,却悄悄皱起了眉头。

从游乐园出来,女儿想吃肯德基。一到肯德基,女儿便兴奋地冲向了里面的游乐空间,那个空间很小,有几个小朋友正在里面玩,其中一个小朋友看到女儿,对她说:你别进来,这里太挤了。

女儿有些不知所措,她不再往前走,而是懵懵懂懂地看向妈妈。

目睹这一切的她,已经有些生气了。

她对女儿说:这是公共场所,谁都可以进去玩。

女儿摇摇头,不肯走进去。

看到女儿畏畏缩缩的样子,她的肺都快气炸了。

她一把抓起女儿的手,想把她推进去,女儿死活不肯,放声大哭。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她们,她又气又急,打了女儿一巴掌:你怎么那么怂啊。

女儿哭得更大声了。结果母女俩饭也没吃,气冲冲地回了家。

上周末的经历,让她特别挫败,心情久久无法平复。

她跟我说:我讨厌她,胆子那么小,让人丢脸。

我问她:如果可以的话,你希望女儿怎么做呢?

她说:我希望她走到哪里,都理直气壮,而不是像个缩头乌龟一样……你越让着别人,别人越要欺负你,所有人都看不起你,以后你怎么在社会上立足……

她越说越激动,激动到差点哽咽。

我请她就“缩头乌龟”的意象展开联想。

她开始述说,说着说着,竟然泪流满面。

原来在她心里,她恨的不是自己的女儿,她恨的是小时候的自己。

她是在父母的打骂声中长大的。她不仅在家里被欺凌,到学校也被欺凌,这使得她的童年、少年时代都很悲伤。她恨自己生长的地方,高考选了离家很远的一所大学,毕业后留在那座城市工作,结婚生子。

她以为远离了父母,一切都会变得更好。但在潜意识中,她其实早已认同了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在家里,她对丈夫、女儿特别强势,动辄训斥责骂。她对他们的要求还很双标,希望他们在家都听她的,出门则胆子越大越好。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一般在家里畏缩的人,出门只会更畏缩。

她丈夫就曾多次指责她,说女儿胆子小,跟她的打骂有关。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母决不在少数。

明明担心孩子软弱、被霸凌,自己却先欺负、霸凌了孩子。

父母是应该为孩子遮风挡雨的人,但有时候,孩子遭遇的狂风暴雨,常常来自父母。对孩子来说,如果连父母都打骂自己,霸凌自己,世上还有什么人是他们可以信任和依靠的呢。

事实上,这也是一些孩子即使被霸凌了,也不敢告诉家长、老师的重要原因。他们对父母没有把握,对其他人更没有把握。他们宁愿受伤害,也不愿开口求助。

我的另一位来访者,亲眼目睹了孩子被霸凌。

她是一位高中老师。暑假期间,她和几位同事相约,一起带孩子到北京旅行。头几天,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没想到在准备返程的当天,孩子们出事了。

她的儿子,和另一位老师的儿子,不知什么原因打了起来。等她和那位老师得到消息,赶到现场,顿时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那个老师的儿子正骑在她儿子身上,用力扇打他。强行把他们分开后,她看到儿子浑身伤痕,鼻子被打破,一脸的血,躺在地上半天起不来。当时她大脑一片空白,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她不知是怎么把儿子扶起来,怎么回到宾馆的。她很机械地给儿子清洗面部,给他换衣服。当儿子突然放声哭泣,她才意识到他遭遇了什么。等儿子平静一些,她终于问清事情原委,原来那个孩子向儿子索要礼物,被儿子拒绝后,那孩子开始辱骂儿子,并先动手打了儿子。

儿子告诉她,自己不是第一次被那个孩子打骂了,过去他也打骂过他,只是他不敢告诉她,因为那个孩子的妈妈是他的班主任老师。

她又震惊又愤怒,联想到打架现场,那位老师竟然一句道歉、关心的话都没有,径直领着她霸道的儿子离开了。

她紧急预约了我的电话咨询。

她在电话里痛哭,责怪自己没有保护好孩子。最令她痛心的是,孩子一直被人欺负,她竟然毫不知情,说明孩子根本不信任她这个妈妈。

我问她想怎么办。

她说:我想报警。但我们今晚就要离开了。

我说:你就这样离开吗?

她说:好不容易买到车票,万一耽误了。

我说:你就这样离开吗?

她说:我还有一个顾虑,如果撕破脸,同事关系怎么办?

我说:你就这样离开吗?

她沉默了一会儿:我再想想。

咨询结束后,她报警了。

她领着儿子,那个老师领着儿子,一起去了派出所。

做完笔录,从派出所出来,她们没有耽误上车。

在火车上,儿子突然对她说:妈妈,谢谢你。

她的眼泪刷的一下流出来。

父母是孩子的靠山,是孩子存活于世的底气。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父母不仅要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还要满足孩子的安全需求,这是为人父母最基本的责任。

现实生活中,容易被霸凌的孩子,大多有以下特点:一、外表特征。他们的相貌和身高可能与众不同,比如长得不好看、身材瘦小、比较肥胖;二、性格因素。比较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交流的孩子,更容易被霸凌;三、家庭背景。父母本身就有暴力行为,对孩子缺少关心、支持,亲子关系淡漠、疏离的家庭,孩子容易被霸凌。

大成双语学校霸凌事件,除了学校、老师失职,还有双方家长的失职。霸凌者家长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被霸凌者家长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如果霸凌刚发生的时候,被霸凌的孩子能及时告诉家长,或家长观察到孩子的异常,也不至于拖到一年多以后才曝光。一年多的霸凌,孩子身心遭受的摧残,可能一生也无法疗愈。

要养出一个不容易被霸凌的孩子,原生家庭最重要。

就此回答一些家长问我的问题:什么样的孩子,不容易被霸凌?

简单来讲,有爱、有主见、性格开朗、身心健康的孩子,不容易被霸凌。

这些孩子通常在原生家庭得到了足够的爱和支持,他们信任父母、老师,有好朋友,遇到烦心事会说出来,不会憋在心里。此外,由于养育者的重视与教导,他们从小就形成了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懂得识别关系中的霸凌言行,懂得守护自己身体和心灵的边界。

这样的孩子,就算有人想冒犯他,他也能很快让对方知道:我可不是好惹的!

Leave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