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20220418142430-119ddec0

似与不似之间——漫谈书法与书法创新

一日与文友讨论书法。一提到法,总有一种步入正殿般的庄严感。书法,顾名思义指书写之法,这个“法”字是法则?亦或是方法。

我更倾向是方法。因为法则对于一种手工艺品来说(请允许我这么称呼书法作品,有点像把它从神坛扯向地面)太过严苛,譬如隶书,讲求“蚕无二卧,燕不双飞”就是必须遵守的法则吗?充其量是约定俗成的书写标准。遵守这些标准写出来的字,就是书法。其实,只要不是为了使用文字做日常交流,都是书法,至于不遵守那些约定俗成的标准的,就是自成一格,可以认定是书写者的“法”吧。

这就牵扯到“写字”与“书法”的不同概念。简言之,实用的书写就是写字。比如留个便条,开个药方,用笔写一篇日记、工作小结,甚至用稿纸写上十几万字,这都是写字。如若写诗词、歌赋、对联等,想要将文字变成可展示的作品,无论软笔硬笔都是书法,也无所谓你是临了多少帖,严格守“法”,或是自成一格。

唐代的张怀瓘曾经说过:“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意思是说,欣赏书法,即使你读不出其中的内容,也不妨碍我们去欣赏它的美感。就像怀素的狂草,很难辨识所写之字,但是不影响我们欣赏他用笔的气韵。怀素写草书之时,也许没有“法”在毫端,他别具一格的“狂”,谁能不说这就是他自己的“法”呢?

如此说,书法仿佛成了没有门槛的随意发挥,其实不然。书法与其他文艺理论一样有自己的技法理论与美学理论,且年代久远,能看到的从汉代就有了,比较著名的是宋代大诗人,书法家苏轼说的“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者。”这句话可以看作是好的书法作品的评判标准。好的书法作品里有作者的精气神,字中扬着神采与气韵。笔下有定力,如人的骨骼间架,既撑得起又调动灵活。而且有血有肉是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不是呆板僵硬的。

所以要写好一幅字,就需要有这样的境界,字中的高雅和气韵都由此而来。要达到高的标准,需要综合素质,没有潜力或天赋,是难于企及的。和我聊天的朋友是画协、书协的理事,书画几十年,他说,书法难于绘画。我理解这个结论大概基于,一幅画的好坏更容易视觉判定,或各样绘画手法更容易学习运用。而书法所含的内功不容易被欣赏辨别,笔画的微妙变化更不容易表现作者的思想情趣。也可以说,画有更多的自我发挥渲染表现的空间,而书法则囿于笔画顺序,要透彻明了的表达思想情感相对比较难。正如一位当代书法家仇高驰先生说:“学问是书法的灵魂 ,书法是学问的外现”。要把灵魂与外观完美的结合,可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是朋友为什么说书法难于绘画的原因之一吧。

书法的字体由大篆小篆到隶书行楷,几多变化,而今它的书写工具毛笔已经退出了日常实用功能,硬笔也已不是繁荣时代,不久就会被键盘替代。时代发展,书法当然不可能止步不前。与我交谈的石秋先生对于书法变革,有着自己的认识,他推崇随时代变化,不可墨守成规,他说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是条死路。他发给我两幅字在下面。

图片

图片

第二幅,我认识扬字,却没认出“弃”字。其意当然是指“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批判又继承”,但是是否可以应用在书法领域呢?

他用这两个例子说明书法笔画之间讲究:变化、冲突、险绝。我看着有点像画儿。

图片

他说,书法要有激情。有爱,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探索。我很赞成,也赞成创新发展,只是创新有一个度°的把握。不能不着边际。

王羲之在《笔势论》中曾经说过:“初学字时,不可尽其形势,先想字成,意在笔前。”也就是说,初学书法,我们在下笔之前,先要设计好怎么写,然后呢,再具体落实到纸面上。我理解这里说字,也是说章法,包括一个字的间架结构,也包括一幅字的韵律,即大小强弱的分布。

一个字与一幅作品,如何写出传统与创新,写出激情与个性。我认为在似与不似之间。要仿先人用笔但不僵化模仿,求神似,同时写出自己的神采风格。

至于说创新,追求自己的意境“画”出来的字,目前褒贬不一,真能创造出字形与字意完美契合,形神兼备,整幅字所表现出的意境,在欣赏者眼中即是意料之中,又超出意料之中外,才是独到的成功创新。要做到这样,确实不容易,仿佛在用自己的内涵,造一个新的字形字态。它有约定俗成的笔划,但又不拘泥于此,使字变形变异,打破固定间架结构模式。即所谓似与不似之间。

图片

作者:石秋 (思乡)

记得石秋先生写过两个字:思乡。我据此写了一篇小文,算是书评也是实感吧。从字形上,我看到了游子的“泪”和思乡把人的心掏空的样子(载于公众号半亩方塘Today《清晨随笔 || 赏朋友书法、诗文,动思乡之情》)我认为这是一种书法的成功创新,有时代先驱的味道。这样的创作其实是很难的,需要灵感意境,也需要笔墨功力。应该比画漫画还要难。

如果把这种创新“画字”硬是与漫画相比的话。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两者都要表现出故事,也就是能给人启迪的寓意。不同的是,漫画可以用大致的模样勾勒成图,还可以附加一些文字,强化内涵。而创新“画字”更抽象,要用关键的一两个,两三个字来诠释一个理念,一个故事或一份情感,还不能太走形,不能太丑。可见需要相当程度的想象力和文字、文学、书法、绘画的功力。所以说比漫画还难,还不易被接受。石秋先生正是在做一种有意的尝试。

至于我,我更喜欢启功先生的字,平易、朴素,雅致,既不花哨、好识别,一笔一划一丝不苟经得起细端详。启功先生是我高中老师的老师。对先生的字喜欢归喜欢,但也没下功夫临过,只是想追随先生的风格。叶圣陶先生曾经说:凡是艺术作品,合乎规格,又不仅合乎规格,还有独自的风格、独自的味道的,都能叫人感觉到那种顺适和舒服(《在西安看的戏》)。我想追求的书法艺术就是在与传统的临帖之间有似与不似“能叫人感觉到那种顺适和舒服”,我也努力实践硬笔与毛笔之间的似与不似,因为硬笔作为书写工具是时代的推进,你接受不接受它都在广泛应用,所以硬笔书法应运而生。硬笔书法在未来的全键盘时代,也会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被流传下去。

毛笔书法有颜柳欧赵四大家和兰亭、乙瑛等各样碑帖。硬笔书法有被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的庞中华先生。庞先生为硬笔书法的创立开了先河,著名的《庞中华硬笔书法字帖》驰名海内外。但遗憾的是只限于楷体。硬笔书法也需要有不同的字体加盟,凡热爱硬笔书法的人都可以做有益尝试。为此,我也愿意做一个探路者。

至于我的朋友石秋先生对于书法发展方向的创新探求,我虽然感兴趣,但是还是不想费好多心思写如画一样别出心裁的字,总感觉太前卫,离方块字有点远,也许跟自己的智力水平与悟性差有关系吧。

清晨 2022/04

Leave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