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欣赏一些鹰的摄影作品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叛逆的想法。我知道这对作品的主题不公平,有点离经叛道,也没什么大道理,可是依然放不下。
请看Cherles先生拍的这只鹰,目光炯炯,利爪紧扣,腿肌绷直,双翅羽毛外展,尽可能地释放着最大张力。整个体态,如铮铮作响的弦上之箭,随时准备射向猎物。何其英武!
摄影师的技术了得,把鹰爪、鹰喙拍得一点不含糊,突显了它们的锋利。还有那如炬的亮眼更是清晰,让人想到:角弓鸣,鹰眼疾之类的话,一颗心紧张得砰砰跳。
记得一次在佛州,我随一位前辈去打鸟,他告诉我,看一张鸟片儿的好坏,主要看鸟的眼睛是否清晰。眼前的这几张鹰,按照我学的评判标准,都是绝好的片子。它们不仅眼睛清楚,而且形态生动,几张照片连起来,简直就是《猛禽捕猎系列范本》。
可是在这个“大英雄”的系列里,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小角色,那就是激起鹰的斗志的鱼——一个弱小,一个可怜的猎物。它本与鹰无伤,在自己的世界里闲游,瞬间却被从空中来的利爪——一个来自另一个的世界的怪物掳走。它的挣扎只是无效的扭动,它没有能力发声呼救,也不可能有什么机会获救,就这么不甘地成了“英雄”的午餐。
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我们总是同情弱者。那么在自然界的不同物种之间,只用一个“食物链”理论就可以释怀了吗?我是一个愚人,我做不到。也许是我喜欢鱼,养过鱼的缘故吧?但我知道,无论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好恶倾向,都是一种偏颇,一种错误。大自然有自己的的法则,不是人的情感所能左右的。这是我从这些摄影作品中强化的认知,感谢摄影师。
在人类的社会,有没有鹰与鱼之间的关系呢?有。
每个人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社会属性,如在家庭中,可能是父亲、丈夫、儿子,也可能是母亲、妻子或女儿。如果妻子被“小三”替代了,就是一种“弱肉强食”。所以文明社会生成、强调一种叫“道德”的东西,几千年完善、演绎,用以衡量、制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避免如动物那样弱肉强食现象的发生。这就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最大差别之一吧。然而尽管如此,还是难于避免有人会变成鱼。
那么国与国之间是否也存在“弱肉强食”呢?有。
自古以来的历史记载明白无误地告诉了世人。就以我国为例,先秦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大国强食小国、强国吞并弱国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当时战国七雄的腹中装满了强取之食。史料记载的著名的灭国事件有:公元前375年,韩哀侯吞灭郑国;公元前306年,楚怀王(一说楚威王)吞灭越国;公元前296年,赵惠文王吞灭中山国;公元前286年,齐闵王吞灭宋国;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吞灭西周国,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吞灭东周国,周王朝灭亡;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吞灭鲁国。到了秦始皇灭六国,是不是也是“弱肉强食”?他统一有功,那六国就该亡殁?
到如今,国与国之间有没有“道德”来制衡呢?各种《公约》大概就是吧,一种国与国之间的道德准则。
如果人人遵守道德标准,世上就不必有法庭,如果国国恪守公约,就不必联合国仲裁。现在既然还有法律、法规、审判、制约、仲裁种种,就说明有人无视道德。没有道德底线的人,与鱼鹰何异?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与禽兽同道!譬如“铁链女”中的恶者。
… …
企望世界和平,人人安康!
——清晨随笔202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