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这篇论文,原文详见:https://www.pnas.org/doi/full/10.1073/pnas.2216248120
作者:Yu Xie,Xihong Lin,Ju Li,Qian He,Junming Huang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22年9月27日收到,2023年4月18日录用,2023年6月27日发布
美国司法部在2018年宣布“中国倡议(China Initiative)”时表示,该倡议旨在保护美国国家安全。然而,6月27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该倡议的调查可能导致有价值的华裔研究人员离开美国前往中国。
据报道,这篇题为《陷入交火:对华裔美国科学家的恐惧(Caught in the crossfire: Fears of Chinese-American scientists)》的论文并未证实该计划与这些科学家离职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作者根据2010年至2021年的数据发现,每年离开美国的华裔科学家人数在2018年之前一直稳步增加。
作者指出:“在过去的12年中,移民人数有所增加,从2010年的900人增至2021年的2621人,在过去三年中离境率加速(增长了75%)……与2018年‘中国倡议’的启动直接相关。”
司法部对该论文未发表评论,并于2022年初终止了“中国倡议”计划。作者指出,尽管正式取消了”中国倡议”,但政府在应对寒蝉效应方面的做法是否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仍存在问题。
与此相关的调查仍在持续。今年4月,一名法官下令哈佛大学的前系主任支付超过8万美元。还有其他案例,但许多被指控的人从未经受审判或定罪。研究人员写道:”到目前为止,’中国倡议’已公开调查约150名学术科学家,并以刑事指控对其中24人提起诉讼……还有更多人正在秘密调查中。”
该研究还报告了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对约1,300名华裔终身和终身职位的美国科学家进行的调查的结果。
尽管此调查的样本并非基于概率,不能代表全部人口,但结果显示了广泛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导致他们考虑离开美国或停止申请联邦拨款。如果不纠正这种情况,美国的科学人才可能流失到中国和其他国家。
研究人员写道:”相对于华裔美国科学家/工程师总体规模而言,回国人数相对较少。绝大多数人更愿意留在美国继续工作。然而,他们现在担心,他们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可能受到’中国倡议’的影响。”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亚裔美国学者论坛创始副主席李凯(Kai Li,音译)说:“我不再感到安全,我不再申请联邦资助。” 他问:”为什么我们会失去人才?这是一系列问题的综合体,但主要是由于一种寒蝉效应,而且是以国家安全的名义产生的寒蝉效应。然而,如果我们失去了人才,那本身就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如果我们没有顶尖人才,我们就会失去科学技术的领导地位。”
李指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今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指出研究人员回国也存在类似趋势。该组织在《2023年科学、技术和创新展望》中表示:”科学作者的净流动数据显示,美国最近出现了流出的趋势,在2021年成为净流出。科学作者的净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下降,表明中国科学家离开了美国。欧盟对科学作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部分原因是英国脱欧,欧盟的科学家从英国回流。”
根据经合组织的报告,美国的研发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移民。该报告指出,2019年外国出生的工人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劳动力中占比达到19%,高于2010年的17%。在拥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和工程领域工作者中,有45%是外国出生的,其中计算机和数学科学家的比例最高。在拥有科学和工程领域最高学位的外国出生人口中,约有一半来自亚洲,其中印度(22%)和中国(11%)是主要的出生地。
经合组织的报告还显示,2020年中国在最高引用率的科学出版物产出方面超过了美国。自2007年以来,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进步,而美国近年来则有所下降。
他们发现大约有160万中国科学家首次在美国发表论文。然后,他们确定了其中超过12,000人,在2010年至2021年期间在美国开始职业生涯后返回中国(包括香港,但不包括台湾)。
亚裔美国学者论坛(Asian American Scholar Forum)执行主任吉塞拉•佩雷斯•草川(Gisela Perez Kusakawa)对研究调查结果表示担忧。她表示:“我们将会有一代年轻人,他们不觉得自己在美国受到欢迎,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想为美国的领导地位做出贡献。”
附:论文内容摘要
庞大的华裔科学家群体
在2020年由美国机构授予的约3.4万名科学/工程(S/E)领域的博士学位中,46%(约1.5万人)持有临时签证,这是“外国学生”的最低限估计。在这15000名持有临时签证的获得者中,最大比例来自中国,占37%,是第二大送往美国的国家印度的三倍。换句话说,2020年美国所有科学/工程领域的博士学位中,有17%授予给了来自中国的外国学生。大多数获得美国S/E博士学位的外国非公民会继续在美国工作。对于来自中国的学生,从2005年到2015年,约87%的新博士生计划留在美国。连同美籍华人,中国移民已成为美国科技领域中一个庞大而显眼的人口群体。
到底什么是“中国倡议”?
2018年,司法部启动了“中国倡议”,主要针对居住在美国且具有中国血统的学术科学家,涉及“研究诚信”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未在联邦拨款申请中披露与中国机构的关系。这一倡议因对种族定性的批评而受到科学界和民权倡导者的强烈批评。2022年初,“中国倡议”被终止。
到目前为止,“中国倡议”已公开调查了约150名学术科学家,并对其中20多人提出刑事指控,还秘密调查了更多人。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案例是针对陈刚的案件,他曾是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前系主任和美国工程院的成员。在2021年1月14日被逮捕后,他的实验室被关闭,研究团队被解散。一年后,所有指控都被撤销。陈刚案的冷遇效应是显著且重要的,它导致华裔美国科学家和具有中国血统的科学家的更广泛的社区意识。
2018年后华人科学家加速外流
“中国倡议”引起了华裔美国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它可能导致一些华裔美国优秀学术研究人员离开美国。2019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视觉、认知、学习和自主中心的前主任、知名计算机科学家朱松纯宣布他将回国。尽管朱松纯回国主要是因为在中国有更好的职业机会,但一篇文章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公开感谢“中国倡议”将像朱松纯这样的顶尖华裔美国科学家送回中国。朱松纯目前在北京大学担任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朱松纯的案例说明了从美国角度看,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导致了人才外流,但从中国角度看却是人才引进。尽管中国在三十年前对全球科学技术的贡献微不足道,但现在已成为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贡献者。就科技期刊上的科学和技术总发表文章数量而言,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领先者。
中国近期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取得成功的四个原因是:1)庞大的人口和人力资源基础,2)奖励学术精英的劳动市场,3)愿意投资科学的中央政府,4)受过外国培训的具有中国血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回流。
我们进行了一项分析,利用文献计量学数据估计了具有中国血统的科学家回流到中国的趋势,通过识别具有中国姓氏的中国血统。图1分别展示了生命科学、数学与物理科学、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的初级学者(图1A)和有经验学者(图1B)的趋势。纵轴表示每年回流科学家人数与2005年至2010年的基线相对比的比率,按相应领域分开。很明显,在中国倡议之前,回流科学家的数量一直稳步增加,无论是初级学者还是有经验学者。
华裔美国科学家的担忧
与整个华裔美国科学家/工程师群体相比,回到中国的人数非常少。绝大多数人更愿意留在美国继续工作。然而,他们现在担心“中国倡议”可能会危及他们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
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间,作者代表AASF对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收到了1304位目前在美国大学任职的中国裔研究人员的回复。
调查结果显示华裔科学家普遍感到强烈的不安和恐惧感:35%的受访者感到在美国不受欢迎,72%的人不认为作为学术研究人员是安全的;42%的人担心进行研究;65%的人担心与中国的合作;而令人瞩目的是,86%的人认为与5年前相比,现在更难招募顶级国际学生。45%的获得联邦拨款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现在希望避免申请联邦拨款;61%曾考虑离开美国(无论是前往亚洲还是非亚洲国家)。在那些打算继续申请联邦拨款的人中,95%表示他们依赖拨款进行研究,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尽管总体上存在一种担心的情绪,但绝大多数(89%)受访者表示他们希望为美国的科学技术领导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