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铭国外演出期间沐浴海风。 来自他的微信公众号《铭曰》
【华e生活毛苌子报道】
描述一种置身异域的艰难,通常会用“举目无亲”。
孔铭,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留学美国,来到北卡,常人岂可想象,是如何在黑暗中空降、穿行?
1月8日举办的南北卡名家名曲新年音乐会,他用二胡演奏经典名曲《赛马》打动了观众。主持人介绍,这位失明青年还擅长低音提琴、电贝司、钢琴、鼓、京剧等多种乐器,11岁就被选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
参加新年新年音乐会后,一则在群里转发的倡议同胞捐助他的信息,再次引起人们注意。
这位在北卡大学绿堡分校(UNC at Greensboro,UNCG)主修小提琴专业的小伙子,更希望通过教学生学乐器,或者调试钢琴取得收益,解决目前学习和生活亟待摆脱的困境。
相约一席访谈,今年25岁的孔铭让记者肃然起敬,感慨不已:
他就是那种人,可以像一团火那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孔铭的存在,可以披斩逆境,踏出一路鲜花,启迪众生。
孔铭用这段年底在学校音乐上的演奏告别2021
失明的选择
“我两岁之前,和其他孩子一样,视力是健全的。”
出生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的一个农村小镇,孔铭两岁多时生病发烧到镇卫生院打吊针。因为比较胖找不到血管,就在头上扎针输液,连打了7天。
“后来据医生说,当时用的那种药副作用很大,都禁用了。”
烧当时是退了,可过了半年左右,父母发现他斜着看东西,以为他是对眼,或者换上了青光眼。到县医院检查,医生说是白内障,不要紧,过几年做个小手术就能解决问题。
到了五六岁,情况越来越不对劲,特别是左眼,视力下降得更快。他的父母带他到市里的大医院,最后带到北京同仁医院。这时候,他的眼睛视网膜脱落,玻璃体浑浊,再高明的艺术都无力回天了。
那段时间,“我的爸妈四处借钱带我看病,连求神拜佛的方法都试过。最后,不得不接受现实,考虑为我的将来作出选择。”
中国的盲人,自古以来养活自己的路有两条,一是从事音乐,二是搞按摩。
“我小时候是那种抱着收音机,喜欢唱歌,爱表现的那种孩子。”孔铭的父母觉得他有这方面的爱好,在他7岁那年,到县城找到一位老师教他学京胡。
7岁半获得市里比赛一等奖,8岁获得全省文艺汇演一等奖,8岁半获得全国比赛一等奖。孔铭凭借一路斩获的“一等奖、金奖”,9岁时考进了艺术团中国残疾人艺术团。
那时的这个团,因为在央视春晚上表演《千手观音》后声名大噪,演出活动十分忙碌。实习了两个多月,团里发现他实在是太小了,生活不能自理,还特别顽皮,就“退货”让他回去继续上学。
两年后的2008年,11岁的孔铭再次考进中国残疾人艺术团。
次年,他仅存的视力完全丧失。命运为他彻底拉严了漆黑的帘幕。
从“一招鲜”到“多面手”
随着享有世界声望的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或者出访交流,或者到部队、福利院、孤儿院慰问,或者参加企业邀约的商演,孔铭到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观众上至总统下到平民,收获一路掌声。
让他更受益的是,在这个中国残障人顶级艺术家团队里,有机会接触多种乐器,老师也是现存的。有了京胡的扎实基本功,学起其他乐器触类旁通,孔铭说,“对我来说轻而易举”。
在北京工作期间,他也到北京联合大学学习了一年,专业是钢琴调率。“我不甘心只学会一门技术。”游历过欧美的孔铭,从十五六开始就做起出国留学梦。留学国外不能靠京胡。在自学英语的同时,18岁那年,选择小提琴苦练起来。3年后的2019年,他的演奏水平,赢得包括著名的曼哈顿音乐学院在内,美国6所大学的垂青。
“选择UNCG,是因为学费较低,小提琴专业在美国大学中排名20左右,也不错。”
孔铭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包吃包住,工资倒不高,刚开始进团一个月200多元工资,到他离开的头两年,慢慢涨到接近2000元。
在团里工作,他平时也没什么花费。及至要出国求学,才感觉个人几万元的积蓄远远不够。他找父母借了一些,亲戚朋友凑了一部分,还通过捐助平台筹集了17000多元,2019年只身来到北卡,在UNCG预科班学习一年英语,通过了雅思考试,2020年正式开始本科学习。
目标:拿到博士成为教授
“在美国,残障人士的生活环境太优越了。”孔铭的切身感受到的,不仅是盲道上没有自行车、电动车和烤地瓜的摊点,更可贵的是对残疾人的尊重。
孔铭主修小提琴演奏。一位钢琴老师听到他弹钢琴后,主动提出来愿意收他为徒。“我何乐而不为,就辅修了钢琴。”
困难当然不小,比如在生活上,他自己做饭,“多数时候,菜是同学或者当地的华人同胞帮忙带回来。”在学习上,“我会把老师讲课的文字内容,通过软件转化成声音,来帮助理解。”可是他没有办法看图片,必要时只能求助于人。
他每个学期都选了八九门课,有音乐历史之类的基础课,有与乐队合奏的实训课,希望能按时毕业。“老师们都非常热情,有耐心。”“盲人考试比正常人需要的时间多一些。学校会安排单独的场地,采用尽可能让我们理解的方式,考察我们的学习成果。”“上学期,我GPA拿到4.0,几乎是满分。”这让进入二年级下学期的他更有信心。
“所有的音乐,全靠脑子记。以前只要听一遍就能记住,现在有时要听三四遍。”孔铭说,他最离不开的是音乐。音乐是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快乐的源泉。“一两天不摸琴还可以,如果让我一个星期不拉琴、弹琴,我就要六神无主精神恍惚了。”
“我希望读到博士,将来成为教授和演奏家。”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起到三个作用:第一,告诉中国的盲人孩子,我们不仅仅只配拥有一辈子做按摩、一眼可以望到头的人生,只要你想,可以去做很多事;第二,告诉残障孩子的父母,不要放弃你有缺陷的孩子,给他们同等的爱,甚至会得到出乎意料的回报;第三,向社会大众展示残障人的风貌,影响和改变某些人对这个群体的偏见和歧视。
北卡同胞分外亲
自从2019年7月来到位于北卡第三大城市绿堡的这所学校,当地华人社团、教会的同胞,就一直热情帮助。
绿堡中协轮值会长张学兵先生说,“我被孔铭积极向上的励志经历感动,也被当地华人同胞帮助孔铭的无私奉献深深感动。”
从机场接到孔铭的那天起,学校的留学生和华人教职员工,就行动起来了。UNCG的魏建军教授和很多学生帮助他申请奖学金,绿堡华人教会也安排了长期买菜送食物之类的日程。
“持续两年的疫情,加剧了各种困难。我们中协最近才听说孔铭经济上陷入困境,没有支付12月份的房租,才来他的住地看望他,在更大范围的北卡华人圈子里发起捐款。”让张学兵再次感动的是,“同胞们纷纷伸出援手;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听到‘外面’行动起来了,热情顿然高涨,内部又掀起一轮捐助。”
孔铭在与侨社领导的交流中提出,不希望拖累同胞,最好通过教学或者工作赚取收益。
大家马上行动,为孔铭征集学员。得知孔铭可以为钢琴调率,已经有近50位家住绿堡、温莎、高点的华人接龙发出邀请。“一位同胞在网上为他购买的调琴工具今天刚到,可以根据孔铭的时间安排接他到家工作了。”
孔铭求学的路还长,需要探索出一个合适的方式维持学习、生活所需。张学兵和中协同仁正在筹划,目前还没有满意的方案,“首先让更多人认识他,了解这个才艺不凡,乐观进取的阳光青年。”
为此,【华e生活】将联合绿堡中协及当地华人公益社团,将在虎年春节期间推出“孔铭新春音乐故事会”,邀请他演奏各种乐器,讲述自己的才艺经历和留学体会。
7岁学艺,循着音乐梦想闯荡世界。在他已经走过的25年人生中,哪些曲目深深影响了他将如何陶醉你?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