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进来吃顿饭,这小“洋妞”呆在“成都七号”不走了

【华e生活毛苌子报道】清楚地记得,那天进来点了铁板三鲜和冰红茶,吃着的时候,她问“服务员”可不可以来这里学中文。

这位服务员其实是老板娘“虎妞”。她说:“学中文可以,有个条件,来这里做服务员。”

她答应了。这一做已经3个多月了。

暑假里相对时间灵活,每周来店里工作三四天的“小老外”服务员,成为“成都七号”的一道风景。

华人顾客点菜、买单,发现这个女孩中文说得不错,顿时亲切很多。听说她是北卡大学在读大学生,更是肃然起敬了。小费也大方。

约着一个午后中、晚餐之间的空档,她欣然接受了【华e生活】记者采访。

姑娘首先介绍她的中文名,叫叶梦洁,“是大学中文老师给我起的。”本来的姓名她没有说,直接拿过采访本写出来:Alexandra Yarashevich。姓氏来自俄罗斯。

她说,她的爷爷从白俄罗斯移民到美国,爸爸在美国出生长大,不会俄文。她也不会。他们家住在Apex。

小叶从小学的第二外语是西班牙语。上大学后,接触到华人,“我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觉得中国的社交媒体分享的都是很生活化的内容,朋友之间联络很方便,不像美国的脸书、推特,主要是比较重大的新闻,比较政治化。”这些好感,加上中文跟过去学的拼音文字不一样,她觉得是一种挑战,就选修了中文。

从初级班开始学,她已经完成4级,马上进入最高的第5级。每年招录约4500名新生的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选修中文的大约100名学生。小叶说,像她这样“学到第4级只有50人”。

老板娘和小叶

来这里打工,胡老板用中文安排工作,和同事用中文聊天,服务华人也用中文,耳濡目染,小叶感到说起来利索多了。

收获更大的是,一天工作10个小时,切身感受到大家都这么努力,这么辛苦,“我比过去更有责任感”,回到家,主动打扫卫生,安排弟弟一起来做家务。

还有一个进步,学会了“一心二用(Mutitask)”。

餐馆里你正在为一桌客人点菜,可能电话铃响了,或者另外一桌客人喊你过去。

老板娘“虎妞”培训她,要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客人喊你,必须回应。餐厅里人多声杂,“你必须大点声音说,请稍等,我马上过来”。

刚开始来,让她去做一件事,看到餐巾掉在地上,她经过都不去捡。现在,已经是样样在行、见事做事的熟手了。“虎妞”看着她,眼光里就流露出慈爱。

聊天的时候,正是餐厅工作人员储备能量备战晚餐的时间。小叶端来一小碗,全是几种素菜,加上一点米饭。原来她不吃红肉。

“大约15岁的时候,我了解到在陆地上饲养动物对环境破坏很大,就不吃了,但是我吃海鲜。”她说。

“虎妞”端来一小碗鲜虾炒米粉,像对待自己的闺女一样,“这是我中午特地为你留的。”

不仅老板和老板娘对她好,客人也很友善,小叶说她还没有碰到不讲礼貌的客人。

“中国人(华人)习惯请别人吃饭。”她认为这是很不一样的文化。“在别的餐馆打工,一张桌子买单,会有很多张信用卡分单结账。中国人一般一张桌子一张卡。”她说,老美连一家人出去吃饭,都会AA制分单。

本科学化学专业,将来准备读医学院的小叶,很希望有到中国亲身感受的机会。“我准备申请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这个专门为未来世界的领导者持续提升全球领导力而精心设计的硕士项目,招收学生来自全世界。她希望在那里,“与代表世界不同文化的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看大家如何集中智慧来解决问题。”

除了准备申请硕士项目,预习下学期的课程,还要做家务,遛狗,小叶说,这是她不能天天来上班的原因。

快要开学了,她选修了包括哲学在内5门课。尽管很忙,但她仍打算安排周日和周一半天来成都七号打工。

冥冥中,这个中餐馆注定成为一个怀抱梦想、闯荡世界的美国女孩,脚踏实地学习中文和体验生活的驿站。

Leave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