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笑星”大山在北卡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分享近30年喜剧人生感悟

大山与杜克留学生及本地华人一起,为中国、武汉加油!

【毛苌子报道】中国人熟知的加拿大相声演员大山,昨日来到北卡,在杜克大学向慕名而来的大约200名留学生及当地华人,分享他30余年的“笑面人生”。

在笑声迭起的一场脱口秀的最后,大山请大家一起录制一段视频送给北京电视台,向正与新冠病毒疫情奋力抗争的“祖国”人民鼓劲,大声呼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大山的昨天的分享会,甫一开场,就抖出一个很接地气的“包袱”:上午去教堂山逛了一圈,准备买一件T恤,可是看到上面有一行文字“一些人恨希拉里,一些人恨特朗普,但是,每个人都恨杜克”,满堂顿时会心哄笑。这段文字说的是杜克大学和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两个篮球强队球迷之间的宿怨,大山担心穿这样的T恤“幽默有点超出了底线”,于是下午在杜克,买了身上穿的印有DUKE字样的深蓝T恤。

风采依旧的大山。

这个肯定经过他事先“规划”的“开场白”,和分享会结束后临场发挥的一个小细节,倒是呼应上了。主持当天活动的杜克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代表,送给他同属杜克系列的一顶帽子和一双手套,他非常兴奋戴起来,嘴里溜出一句:“把我这件T恤也报销了吧。”大山下意识流露出的思维方式,让人窥见这位喜剧艺术家的渊深修炼和功力。

接过主持人送上的赠品,马上穿戴起来。

大山说,因为两个朋友——1988年起同在北京大学留学的同学,将Super 8引进中国的柏力(Mirch Presnick),和唐朝乐队吉他手、中国博客的开创者、新媒体领军人物郭怡广——住在北卡。因为要去迈阿密参加一个活动,他从多伦多过来,择日不如撞日干脆停一站,到从未来过的北卡走一遭。住在凯瑞的柏力大喜过望,找到北卡学者中美交流协会,并联合杜克大学学生组织,主办了这个活动。

大山与郭怡广(右)、柏力(左二)及北卡学者中美交流协会副会长田双。

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的“素质教育幽默分享会”上,大山谈自己如何成为名动中华的洋笑星,以后30年来的“蜕变”,和目下想做的事情和坚持的态度。19岁才开始学中文,一个人,全凭一张嘴,讲了一个多小时,才抓起瓶子喝一口水,笑得全场男女老幼前仰后合,有几个中国人能够做到?今年55岁自称“含苞待放”的大山,披露的是往日时光里不为人知的“内幕”,以及真实得让人肃然起敬的艺术心路。

段子一    北京大学名气第二,谁第一?

大山19岁进多伦多大学开始学中文,因为学得好毕业后拿到到北大进修的奖学金。北大是中国名气第二大的学校,名气第一的是蓝翔技校。他说学的是文科,没有办法,只好进北大。

在北大学戏曲,感受到中国人对老外学中文的欣赏,那真是登峰造极了。老外会一句“你好”,顿时被另眼相看;再会一句“谢谢”,就以为他是中国通了。在这个无比宽松的鼓励式环境中,他没考过试,没拿过一个学分,因为他也不是来拿文凭的,3年后,北大给他发了一张“呆满3年”的进修证书,还送他优秀留学生的称号。

他说他发掘出一种北大精神——“走穴”。在北大是经常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生活,找老师学相声,到电视台做节目,基本上是“走着学”,简称“走穴”。新中国建国60周年,他被北大评为60个优秀留学生之一;北大百年校庆,学校请他回去作为留学生代表上台致辞。他在致辞中说:“最感谢北大给我这么的一个平台,还鼓励我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中‘走着学’……”“我知道我说到点子上了,看到一位副校长站起来特别高兴,伸出大拇指说,‘’对!大山同学刚才讲的就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北大精神。这让我对北大精神有一个新的认识……”

大山和主办分享会的组织者留影。

段子二  当年怎么“追”到了姜昆

大山第一次登上央视是在1988年,“其实第一次上台不是春晚,是那年的元旦晚会。”因为春晚太有名,多少年过去,人们就把许多好事都搁进春晚了。“现场500人,电视机前5亿人,如果我不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哪敢演呐。没想到一夜成名,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当年的电视传播就像今天网络上的病毒……”

大山最早跟着学相声的老师是丁广泉,后来才师从姜昆。那时的姜昆红得发紫,当他的徒弟,像谈恋爱,他穷追不舍。他特别感谢北大留学生处的王老师,安排一次座谈会专门请姜昆到学校来。大山冲上去迎接,姜昆看到了说:“怎么又是你,烦不烦?”中国老话说,打是亲怕是爱,听他这么说,大山觉得有戏了。他抓住这个机会好好表现了一下。当然这一定是他编的故事了:他用一块豆腐、两个鸡蛋,两根葱作出了4个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尝到”这些菜的姜昆,在侯宝林、马季等泰斗都在健在的那个年代,收了中国相声界第一个“洋学生”,行内众说纷纭,却最终得到观众的认可。大山成就了一个洋学生空前绝后的传奇。

段子三  大山1.0,大山2.0,大山3.0

大山出名了,凭借他的知名度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离开北京大学后,他进了加拿大驻华大使馆成为一位文化推广官员。干了四五年,边工作便学、边演相声,大山感到前途很迷茫。

当时加拿大有个最牛的电视台叫北电传媒,向他投来橄榄枝。他说他幸亏没去。世事难料,“没想到我的小公司现在比北电传媒的产值大多了,我的公司至少有我和我夫人两个人,北电传媒一个人都没有了。”

大山刚出道的时候,被打造成一位“洋学生”的形象,总是和一位专业相声演员,或者主持人搭档,层层升级,从说俏皮话,到绕口令,灌口,节目最后总是以“嘿,他这个也会”结束。他把这个阶段称为“大山1.0”。这个大山,甚至被中国人神化了,舞台上的形象比现实生活中更“中国”,以至于后来他在社交媒体上写了一个错别字,就有不少人拿出来说:你看你看,大山也写错别字了。

“大山2.0”是他以主持人,主要是双语教育节目主持为主要工作的那个阶段,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去做各种各样促进文化交流的事情。他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加拿大奥运代表队的特使。2010年又作为中国媒体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当年中国还主办了上海世博会。他被加拿大政府聘为国家队总代表,拿着不错的薪水,算是名正言顺的做起文化使者了。

他说,那年他45岁,谈不上中年危机,却一直在思考,折腾了十几年了,以后到底怎么发展。在世博会前前后后1年时间里,他设计制作的一个小项目,启发了他。这个节目是,请来加拿大一位笑星,做了一档喜剧新闻,将世博会和上海通过这个节目介绍给加国观众,反响不错,“也让我重新感受一下喜剧的力量”。继续做一名外交官,那种文化交流是理性的,“喜剧是感性的,是心有灵犀的那种,影响力会更大。”他看到,在互联网时代,民间文化交流比官方更有效,于是,他选择回到喜剧,重塑一个大山——这便是大山3.0。

北卡粉丝中青少全面代表。

“大山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中国观众对⼤山再熟悉不过了。这位来自加拿大的“国际幽人”将中国的单口相声和西方的stand-up comedy相结合,结果就是他单口喜剧专场《大山侃大山》……“这是我自己撰写的自我介绍,我夫人稍微润色了一下。”大山说,这是一个可以不被相声的程式束缚、不需要电视台导演设计的喜剧形式,他最期盼的不是带着他的节目上北京、上海的大舞台,“我本来就是中央电视台出来的”,而是去到类似平顶山这样的中国中小城市,真正走进中国普通大众,让草根艺术找到原本来自的沃土。当然,因为海外华人最能听懂他自由跨越的中西文化,大山说,这部分也是他最主要的观众。

北卡学者中美交流协会会长王朝晖向大山赠送纪念证书。

段子四  最恼人家说他是冻龄男神

从艺近30年了,大山不记得上过中国各级电视台多少节目,他自我揶揄连标志这位演员是否过气的某档舞蹈节目都上了。大山的心态坦荡而平和。

大山说他不愿意重复自己,绝不会再去打快板、说绕口令了。他也参加喜剧真人秀节目,但认为喜剧是不能放在一起评比,作为演员上节目要的不过是曝光率。

观众中有一位年龄稍长的粉丝在提问环节直言不讳:看过您留着大胡子讲的那段《北京人讲不了广东话》,今天看你把胡子剃掉了,有点失望。

没想到有观众迷恋他的胡子,大山解释当时留胡子是出于“对冻龄男神这句话的一种反感”。当今社会,大家都习惯夸你“男神”“帅哥”,“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座谈会,主持人问我大家对我最主要的评价是什么?突然有一个观众喊,“帅!‘’我心想我努力了30年,就是换来一个‘帅’。”这是大山不愿意看到的。留了胡子之后,“大家说我好像一下子老了20岁,我听到还很高兴。”

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是说你老了绝对不是在夸你,在崇尚小鲜肉的流行趋势里,老变成了贬义词。大山说,“我不想停留在(过去)那个阶段,也不想永远是外国留学生的身份……我的兴趣变了,我的能力各方面也变了,我就希望做一些代表我现在的事情,享受每一个人生阶段。”

“我最近编了一个笑点,说在中国30年了,也经历了很多人生的里程碑,对古人的智慧是有了新的亲身的体会,那便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五十五含苞待放。”似乎是精心设计,又好像是信口拈来,大山用这句话结束他的北卡分享会,撩动全场一片会心欢笑。

Leave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