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中学的一天

告别中学课堂二十五载后,我居然在美国中学做了大半天初三生,与他们同坐同吃同笑同乐,不过没有作业负担更不会有答不出问题的尴尬。

事情是这样的,女儿的初中邀请各位家长到学校与学生们共渡一天或几小时,长短随意。 这一通知以信件、电邮还有电话留言等各种形式,从一月个前到昨天还一直不断提醒着。我其实也早想去“侦查”一下美国的中学教育和女儿在校的表现。她小学的时候还偶有家长会,我也常辅导作业熟知她成长的脉搏,上初中后她很少需要作业上的帮助,都快毕业了,我倒看的都只是课外“潇洒” —— 舞蹈队给校蓝球赛、足球赛的喝彩,军乐队逢年过节各类表演,连她的模拟法庭活动也跟着去了几次,就是上课学习的“大事”我还从未介入过。我在工作日历上郑重地框出这一整天, 标注着“与女儿共校”,私人活动。

女儿很知道心疼我,知道这个在家工作的懒妈每天睡到9点才起床,要与她一起8点到校无异伤筋动骨。她体谅地说,“我与老师商量好了,把我的画画时间放到9点到10点,你就不用看我画画了。”女儿一贯替我着想,我对她真可谓“你办事我放心”。我并不清楚她画什么画,反正不用早起就好。

一) 上午

早上10点钟到了学校,找到八年级所在走廊,我就惊呆住了,这就是女儿说的画画啊——他们把一整条长长的走廊变成了长长的画廊!众多男孩女孩们手执画笔或站或蹲或勾或涂,个个聚精会神,俨然像一群勤奋的绘画大师。我找到正站在梯子上伸长了手臂画国旗的女儿,定睛细瞧,原来有真正的画师用铅笔打好了底,孩子们是在涂色。不过,这样一幅长廊巨画,即使是着色也非同小可,要付出许多定力和耐心。女儿正好收笔,我便和她一起步入英文课堂。

英文老师是一位年轻而从容的女老师,只言片语即可让你感觉到她口齿之灵利快捷,思维敏锐洞深。他们正在学一本叫《动物农场》的书,我也早就听说过这本经典,女儿曾让我与她一起读,可我总是把这时间让位给中国作家们。老师先给了他们五分钟去完成显然是上节课就已经开始在做的海报。美国孩子从幼稚园起就开始用海报做最所谓的项目(project),形式大同小异,通常都是有个大标题,些许论点支持,再贴上几幅手画小图或剪报。女儿这方面还有点艺术天分,更重要的是颇有爱好,喜欢创意设计自由发挥,从布置到色调,任想象的马去驰骋。大作完成之后,每个人要站到教室前面去讲说他们海报。可惜我没读过这名著,孩子们的口音用词又较难懂,我只听懂斯大林、邱吉尔、 冷战等只言片语。看着他们轮番上场,各抒己见,不禁回想起我的初中生涯——如今赫赫有名东北育才学校,除了年龄与女儿相仿,似乎再也没有什么共同的了。我们的语文课,似乎没有学过一本书,一篇散文顶多是书中的某个章节,而他们已经在分析一部颇有争议的有关政治历史与人类经典了。

9780141182704.jpg

接下来的教学更让我开眼开心。老师把教室里十四五个孩子(还有五六个去画走廊,这一宏伟工程显然是分期分批进行的)分成三组,玩那个著名的Jeopardy! 游戏。 游戏是老师从网上下载的,在智能板上放映。Jeopardy! 游戏是不仅是电视流行时段的宠儿,我也买过它的电脑游戏版,甚至 也常见于各类活动中, 连我们公司开会时也会用其套路放进一些趣闻轶事让大家猜,寓教于乐。英语老师下载的这个Jeopardy! 游戏的主持人是卡通人物SpongeBob,已经让人开心, 答对了还伴有热烈的掌声。游戏中的分值高的问题是结合《动物农场》里面的内容,只要通读全书基本可稳拿胜券;而更高分的回答要针对现实融进个人的理解思考。

一小时飞也逝去,游戏还未结束,下课铃已响。第二堂课(其实已是第四节课了,因为第一节的乐队课和第二节的画走廊我都错过了)是女儿最不喜欢的社会学习(Social Studies) 。教社会研究课的是位年纪较大、说话慢条丝理的女老师,想来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可能更喜欢与他们的时尚思想更接近的年轻人。进入教室智能板上已列出了几道问答题,其中之一是“始于1782年,美国开始向中国出口什么?”女儿期盼的眼神望过来,可惜我一头雾水。答案竟是皇帝贡用的花旗参,我们如今仍带回国的,200年未变,只是从皇帝到民间了。接下来是表演上一节孩子们自编或收集的有关黑奴的歌曲,我为五音不全的女儿捏把汗,而她居然领着另外四个孩子走到教室前,大大方方嗓音宏亮地唱起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曲子,领唱之前,她还振振有词地介绍了其创作背景。后面每组的方式各异各有千秋,觉得自己像在欣赏一场家庭音乐会。

再后来,与英文老师如出一辄,他们被分成若干组,要在十分钟内用海报做一个项目,题目是关于1824年的竞选。女儿与另两个男孩分作一组,我暗想女儿擅长写画,又是与男孩子合作,就轻轻与她耳语:“看来你要大包大揽了。”出我所料,他们如同老搭档各显其能:一个男孩迅速地从章节中概括出三四点要领精华,女儿则飞快地用各色彩笔将它们记录在白色海报上,另一个男孩则默默地在海报一角绘出一双紧握的手,十分钟之内,一个涵盖了1824年美国第10届大选色彩纷呈图文并茂的海报成就眼前。

又想起我中学的时候,到历史地理这类我不喜欢的课程,上眼皮就要向下眼皮靠拢。女儿是夜猫子,我总是问她白天上课困不困,她说从未闭过眼。此时我终于揭开她的“秘方”——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写在画在讲,或者是在思考计划怎么去写去画去讲,动脑动嘴动手,想瞌睡都不可能。

近来美国在担忧其教育问题,尤其是科学和数学方面的教育,我这工科女看到女儿的理工课程之少之简更是焦虑重重。但今天我却看到美国教育积极的一面,他们的自主精神和团队精神,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力、公众表达能力以及领导才干就是这样从小点滴铸成的。

(二) 下午

终于盼到了午餐,历来喜欢与女儿在学校进餐 。她幼稚园起我就常去她学校与她一起吃食堂,不仅享受一段美好时光也对学校有更多了解,对我这样没有在美国经历过研究生以前教育的人也算是个小小补偿。中学的午餐比小学要丰富些,端着色拉刚坐定,就传来一阵喧闹,被告知是有学生过生日,一个校啦啦队的女孩在桌前指挥大家唱“生日快乐”,气氛十分活跃,原来生日还是可以这样大张旗鼓地过。

饭还没吃完,女儿起身说“我要找校长谈点事”。女儿是学校“beta俱乐部”的秘书(beta俱乐部是全国性组织,据说希拉里等著名人物都曾是成员,在初高中只要成绩中上就可以自愿进入,主要做各种义工),她说要向校长请示卖甜点集资的事儿。目送她大步流星的身影,不禁暗暗感叹,这些孩子从未有过权威的概念,从小潜移默化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尊严的教育,但没有人的上下等级观念,而我们则过早地把人划出高低贵贱,过早地学会用不同眼神不同语言区分对待。

download.jpg

学校规定,午饭后学生们都必须去操场走上一圈。她的中学体育课不是每学期都有,即使有也不是必选的,对一些孩子来说,绕操场一周可能就是全天唯一的运动了。此时女儿已经与校长交流回来加入大部队,我与她边走边聊起中国学校的午饭如何美味(有一年暑假她回中国内做了一天三年级的小学生,本想让她多体会几天国内的小学生活,但她一天就败下阵来,不过对午餐情有独钟赞不绝口,还对中国孩子能自由进出校园买小商品甚为羡慕)。正望梅止渴着,冰激凌车来了,听说是因“家长日”特别来的,部分盈利归家长委员会。本来最想好好听听数学课,却临时被公司抓去主持电话会,只坐了十分钟就只好溜回家了;不过幸好只听了十分钟,再长就更要如坐针毡了。这初三的学生虽然已经开始学代数,但大多底子薄弱,有时连4X8这样的小儿科问题,老师都要煞有其事地正告说“你们要认真想想啊”。数学是题海战术最为有效的科目,可美国老师不敢留很多作业,他们水平远远低于国内,而且大部分没有一点心算能力。

ice-cream.jpg

匆匆把电话会开完,看看也许还能赶上最后一节课,我又飞车赶回学校,最后一节课是“科学”课。走进教室,见他们正三五成群地散布在几张桌旁,老师出了十五道题,分贴在桌上。学校教室的布置各有千秋而且灵活可变,利于分小组讨论。科学课的教室有点象我们中学里的实验室,美国的初中不分生物、物理和化学,科学课大约就是这些课的总和。我迅速浏览了桌上的题目,其中一题是“用速度与速率编一个故事”。我身旁的男孩在给另一个女孩读他写的故事,好像与小偷怎样快跑有关,边讲边自己忍俊不禁,而女孩的故事则是从车库倒车,我听得似懂非懂。另有一题要举出三个测量速度的仪器,还有要画上一幅显示移动的画。这里的教授手段真是五花八门。同学们有的窃窃讨论,有的埋头紧张独做,不到下课,居然全部交卷。第二天是周六又逢情人节,每个学生居然都得到五彩缤纷的糖块。星期一是总统日,不上课当然也没作业,他们知不知道自己是泡在蜜里。下午三点半,校长的声音传入每间教室。他感谢家长们的光临参与,感谢学生们对血癌基金组织的捐款,然后宣布各类球队、各类俱乐部活动日程。

开车与女儿回家,虽然错过了午觉,有些疲倦,但心里不知为什么涨鼓着各种难言的情愫,真想再回到学校,再做一次无忧的少年。尽管我那时穿着灰色的校服,背靠手坐着,在各种题海里挣扎着,在大风大雪里追赶着公车,在无形的压力中顽强着;没有现代科技,没有球队,更没有各类俱乐部。不过,没有人能不怀念自己的少年,无论是怎样的教育方式、怎样的物质环境、怎样的时代空间,都少不了那些成长的烦恼和成长的喜悦。在女儿学校的一天,好像是为她,感动收益的却是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本人将及时刪除。)

名片.jpg

Leave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