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球教练闵仕礼的北卡“冲击波”

闵仕礼、肖爱萍夫妇在新开的球馆。

【卡罗莱纳毛苌子报道】

被疫情憋了一年多的乒乓球教练闵仕礼,再一次果断出手了。

依然沿用他的夫人肖爱萍教练从家乡中国武汉带来的名字——“冲击乒乓球俱乐部”,在北卡发起了第二次冲击。

他们的球馆大小适中敞亮整洁,周边绿树环绕,停车方便,真是好得没有话说。

眼下疫情正抽丝退却,球馆坐落在华人最为聚居的凯瑞,得天时地利,更有人和——

“球馆里这9张球台,有五六张是俱乐部会员认捐的;不仅贡献球台,还分摊地胶的花费。”闵教练说,“北卡州立大学德高望重的退休教授张厚民,今年八十,和太太办好吃的喝的,招呼年轻人帮忙刷墙、装饰、布置。搞这个球馆,我都没有费什么力。”

听今年六十有八的闵教练爽朗说笑,能感受到发自他心里的满满喜悦。

来北卡5年了,遭遇这场疫情,最大的感动正是这里浓浓的人情。“我走了大半个地球,从没有体验过这样的热情和无私帮助。”

探寻闵教练和夫人带给北卡的“冲击波”的背后,包括两三年前的第一次冲击波,可从《纽约时报》1995年的一篇报道说起……

前美国乒乓球队总教练的高光时刻

闵仕礼教练的一位朋友,最近在网上找到《纽约时报》1995年8月17日在体育版头版版心位置,反映美国乒乓球现状的报道《乒乓球,有人知道吗?移民给美国带来尊重和的魔法般的旋转》(Table Tennis, Anyone? Immigrants Raised With Paddles in Hand Bring Respect, and Wicked Spin, to U.S.)。记者在开头描摹的场景是,在纽约布鲁克林一家乒乓球馆,老板兼教练闵仕礼正在带一位纽约银行家打球……

当时的乒乓球是个什么样的局势?

在中国乒乓球协会的官网上有一篇简练的《中国乒乓球队发展史》,上面记载:“次年(1993年)的第42届世乒赛上,中国男团再负瑞典队无缘冠军。在这届世乒赛上,一个新的名词闯入人们的视野:海外兵团。在这里,海外兵团特指那些从中国走出去代表其他协会参加国际比赛的人。这届世乒赛女单比赛中,第40届世乒赛女单冠军乔红和第41届世乒赛女单冠军邓亚萍分别被代表德国出战的施捷和代表新加坡出战的井俊泓淘汰。”

曾叱咤乒坛多年的那个乔红,正是闵仕礼当年在武汉担任少年队教练时培养过的“苗子”。虽然当时美国队没有挑战中国的实力,可因为有闵仕礼等华人教练和华人球员在美国乒坛的异军突起,令美国乒球实力大增。

《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记述:“在华人选手的帮助下,美国男队本月在亚特兰大举行的世界杯比赛中获得第三名,震惊了世界,这是近60年来的最高成绩。三名队员中有两名来自中国,女队的三名队员也是如此。‘我是我们国家队中唯一一个出生在美国的球员。’佐治亚州奥古斯塔的詹姆斯·巴特勒(James Butler)说。她小时候在中国接受训练,现在在美国排名第四。‘他们足够优秀,只有少数人能与他们竞争,他们主宰了其他国家。’”

报道还说:“闵先生从12岁开始正式训练,每天打5个小时。22岁时,他在湖北省武汉体育学院获得了体育专业的大学学位,主修乒乓球。”“闵先生说,考虑到乒乓球在一些国家近乎宗教的地位,在美国出生的运动员几乎不可能与移民匹敌。”

一年多后,也就是1996年底,他接手另一位华人教授担纲美国乒乓球队总教练,才体会美国乒乓球神速进步的背后“种族与政治”的微妙。

他说:“美国乒协‘排挤中国人’,明明是华人队员水平高,却要‘搭配’其他种族重用本土选手。”受不了违背体育精神的“政治游戏”,闵教练不惜收入受损,1997年打完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世乒赛后就主动提出辞职了。

意外收获是,与当时的美国冠军沈伟妮结下师徒之缘。

2019年5月,一则消息振奋华人社区:美国乒乓球协会历史上首次任命美籍华人出任首席执行官。此人正是沈伟妮。“我一直鼓励她去争取这个职位。”闵仕礼无法掩饰内心的自豪和欣慰。

曾在赛场上征战的沈伟妮。 来自网络

执掌四国帅印的辉煌与曲折

了解武汉的中国人,应该都知道汉正街是武汉第一街。闵仕礼先生就生长在曾引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这条著名商业街。

他和太太肖爱萍,当年都是武汉青少年业余体校的学员,后来都因为乒乓球打得好做了运动员,然后成为教练。肖教练曾是中国国乒队二队的集训队教练,创建了在武汉颇有影响的“冲击乒乓球俱乐部”。她的女婿是赫赫有名的中国网球男子第一人潘兵,那是题外话。

闵仕礼从省队打到国家队,上世纪70年代曾经代表中国国家队参加奥林匹克比赛。1976年开始,他回到湖北做少年队教练,带过的学员除了邓亚萍的双打搭档乔红,还有世界冠军陈静、胡小新等。

闵教练和学生乔红(左)以及名将邓亚萍。

得益于中美“乒乓外交”的大获成功,从此乒乓球成为推动外交的“法宝”。受国家委派,闵教练1983年到西班牙国家队执教,次年来到南美洲担任智利国家队总教练,1985年执教厄瓜多尔国家队,一教就是6年多。1991年,精通西班牙语、开阔了眼界的他,接受朋友的建议来到美国,不久以“特殊人才”身份移民,在纽约皇后区开起球馆教球营生。

那时候美国的乒乓球,因为中国人的参与带动起来,大有方兴未艾之势。闵仕礼不仅球馆办得火红,还被请进联合国总部培训那里的乒乓球爱好者。也正是因为从教成果丰硕、经历丰富,赢得美国乒协的青睐。

当时美国乒协在底特律办公。愤而辞职后,闵仕礼回到纽约,在华人最为聚居的法拉盛新开了一家球馆。正式开张的那天,多位市议员前来祝贺,那个热闹场面在华人社区是少见的。

因为名气大、生意好,球馆引起同业的记恨。到了什么程度?“有人向警察举报,说这里是不正当按摩院。便衣警察到球馆里侦查,让我莫名其妙。”后来,有人告房东说租用场地的用途有问题,不能用来开球馆。纠纷闹得闵教练心力交瘁,球馆不得不关门了事。

转眼到了2016年,他接到北卡新开不久三角区乒乓球俱乐部的邀请,从大都市来到大农村,起初也就想“过来看看”,不曾料到会扎下根来。

陌生人给了他最无私的关爱

无论是在赛场还是职场,从来没学会“委曲求全”的闵仕礼,来北卡后与俱乐部的老板闹崩了。

这里华人居民相对较少,难以支撑球馆的生存需求,加上经营不善长期亏损,老板单方面降低教练的待遇,闵仕礼还有其他华人教练无奈选择了离开。

闵教练开始借一家中文学校的场地收徒执教,2018年在艾派克斯(Apex)和太太肖教练开办球馆,沿用肖教练在武汉的名字——“冲击乒乓球俱乐部”。

意想不到的是,一张传票不久就寄到他住地:起先聘用他的北卡那家乒乓球俱乐部告他违规,因为合同上有一条约定,离开一年内不能在本地区从事同类教学活动。

“我英文一直不好,没有留意合同细节;再说,俱乐部没有履行合同约定在前,我没有义务去遵守被对方违背的合同。”闵教练请了律师去应诉,最后对方抠住40年前的一个法律条文打赢了官司,他因此蒙受很大一笔开支和损失。屋漏偏逢连夜雨,接下来疫情袭来,俱乐部没办法开下去了。夫妇俩的住所空间有限,只留了3张球台,其他也都转手卖掉了。

正是在疫情的压抑环境中,二人心灰意冷的逆境里,一位他曾经教过的学生的家长,主动将自家房屋的一楼腾出来,作为他们的教学场地。在尽可能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少量学生在他们的指导下坚持学习和训练。

熬到今年5月,疫苗接种完全铺开,大部分人都打了疫苗,闵教练和太太筹划已久的重开计划,终于付诸行动。

在纽约呆了十几年,交到的朋友不少,却没有人像北卡同胞这样,自掏腰包帮助他们建设球馆;走了大半个地球,见过面、打过球的达官显贵不少,没有遇到像张厚民教授夫妇这样古道热肠的一群好人。

“乒乓球对我来说,一辈子离不开也舍不得。”5年前刚来北卡时,闵仕礼这样告诉这里的同胞,他会用自己从失败中得到的经验,首先让孩子们对这行运动感兴趣,再在这个基础上磨炼意志提高技艺,争取好成绩。“绝不会让学员在训练中受伤,我给每个人的教学方法都不一样。”

5年后,再次拥有和会员们共建的“冲击俱乐部”,生性率真甚至倔强的这条硬汉,心中多了一份感恩,笑纹里叠进了更多的温情和慈和。

“到了我这个年纪,不比年轻人打比赛拼积分,用成绩证明自己的水平。”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爱,闵教练说,“给孩子们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强身益智,同时,为各个年龄段的朋友提供一个锻炼身体、增进友谊的好去处,就是我们的心愿。”

一生爱的是球,在人生永不退役的赛场再次出发,闵仕礼说:“对于我和我太太来讲,是不吃老本再立新功。”

昨日(6月5日)下午,9名乒乓爱好者从夏洛特专门过来为新球馆捧场,与“冲击俱乐部“球员打了三场团体比赛
两地球手和闵教练、肖教练合影。本稿照片除说明外均为闵教练提供

Leave a Comment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